2011年高考,北京市第62中学因为出了一位602分的考生而引起全区的关注。对于一所普通中学而言,能够培养出这样的高分考生实属不易。从1955年建校以来,62中近60年的办学历程,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办学之路。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每一个人都坚守着“用良心做教育”的理念,用更加多元的视角,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今天,62中正在用心建设一所“优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温馨的家园”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社会实践 提前积累人生阅历
一直以来,62中都在坚持“和谐、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了家、校、社区三方面的合力,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学校提倡在主题活动中教育人,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影响人。
在校长李林英看来,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对于最终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更应当让学生尽早地熟悉社会,并从中“汲取营养”。
在陶然亭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中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真正体验、操作,充分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
随着志愿服务在陶然亭街道的逐步深入,学校把目光定向到“勤心社”。那是一群智残的朋友,他们因为先天的因素,在思维上与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62中的学生当中,不少人成为了勤心社的志愿者,课余时间里陪着勤心社的成员一起游戏,一起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平等。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高中生社会调研。有人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环境上,有人用DV记录胡同文化,还有人走访公安分局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学生在社区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不但让大家有机会参与了社会生活,走进了社会生活,也提供了学生们初步实践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平台。为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经验,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动力。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双重打磨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在社会具有较高声誉,成为西城区德育特色校之一。
办学条件改善 实验室达国内一流标准
在市区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62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伴随抗震加固工程的完工,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内外装饰一新,实验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数字化实验室,音乐、美术、计算机、通用技术等高水准的专业教室。
学校地处二环内的黄金地带,操场面积虽然不大,但还是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充分的活动空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也很是高涨。
每天早上7点,在62中的操场上,都会出现学生们早锻炼的身影。平日里繁重的课业压力,更加需要学生们有强健的体魄去支持自己的学业。这样的锻炼,除了正常的体育课外,更是体现在每一个课间和午休时间。62中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使得该校的体育成绩,在新西城高中运动会中排名前列。学校是北京市篮球项目传统校,男女篮球队在市区级比赛中每年都获得出色成绩。
师资精良 “俯下身去”贴近学生
作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62中却有着一支十分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拥有高级教师40余名,市区先进教师50余名,教师中多人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希望之星。有7人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教师中有多人获过市区“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多位教师在市区评优课中获奖。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形成了体育、音乐等“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和管理干部的这一特色。此举打破了学校用人的“学科决定论”,证明所有学科的老师都有能力管理好一个班级。
学校的老师不仅仅在教学上成绩突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也给予了学生诸多照顾,贴近学生的生活。校长李林英要求教师要“俯下身去”和学生交流,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才能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
有些学生家住得很远,为了担心路上堵车,只能早早地出门,有时6点多就已经来到了学校。因为不忍心看学生在校门外苦等,不少老师就自发地6点半来到学校,让学生能够进入学校,并照看学生的安全。
就是这样点滴的关心,师生之间建立了一道稳固的感情线。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往届毕业生回到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和老师聊聊天,谈谈自己的近况,一同回忆起昔日一同学习生活的点滴。在校长李林英看来,这就是对于一所学校和一位老师而言,所受到的最珍贵的回馈。
用心做教育 培养合格建设者
对于一所普通校而言,生源自然不是它的优势。然而就是在这种前提下,62中毕业生的“出口”在普通校当中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自然和62中的领导和教师用心做教育的理念不可分割。
多年来62中高考成绩突出,中考合格率均为100%,每年都有多位学生考入师大附中、15中、回民学校、14中、66中、161中学、育才学校等示范高中。
在校长李林英看来,教育应当是多元的,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应该“唯大学论”。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途径。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和就业问题,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李校长常说的一句话是“62中培养的是老百姓的孩子,所以就要让老百姓满意”。这句极为朴实的话道出了62中最真挚的办学态度。
为了让老百姓满意,学校成立了“推门课视导小组”,小组成员涉及多个学科和部门,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和评课。就连校长李林英本人,每个学期也都要听上近百节课。作为一位曾经在教学一线岗位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李林英校长总是能一语中的地听出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细心地予以指导。
今天的62中,正朝着建设“优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温馨的家园”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的目标不懈地努力奋斗,用心地干好教育这件“良心活”。
晨报实习记者 王璐
■主编手记
宿命是用来被打破的
北京62中的确是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学校坐落在陶然亭公园旁边的社区里,走进学校需经过一条稍显破旧的小巷子;校园规模不大,面积也不大,操场的跑道估计不到200米;外头知道这所学校的人并不多,即使在网上查找这所学校的信息也并不容易。
近日有机会走进这所学校,我有幸获得关于教育的一种新体验。这所普通校有不普通处,看似平凡的办学实践中却蕴含着非凡的精神。
校长李林英人如其名,快人快语,大气直爽却不失女性的柔和细腻。拥有军人家庭背景和体育教师出身的她骨子里头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今年是李校长在62中的第12个年头。言及办学体会,李林英的话语简练朴实:“干教育是良心活。我们什么样的孩子都可以教,问心无愧。”
的确,论生源,中考录取成绩大致处于西城南区中部位置的62中,如果以此对应出口成绩,学生基本上只能上专科院校。但从该校近年高考表现来看,每年接近九成高中毕业生考上本科,去年甚至还出过考分超过600分的高分考生,这在普通校里头并不多见。
62中的加工能力悄悄打破“生源决定论”的命运。同时这所学校还在打破另一种命运——“学科决定论”,即学校的班主任或管理干部基本都由主科教师担任的惯例。李林英校长就是这种“变革”的缩影,她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体育教学一线,当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后又出任德育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直到校长。在她看来,作为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学科各有特点,但并不直接对应业务能力或管理水平的高低。
在62中,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信息科技教师等小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学校管理干部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无论怎样的学科出身,李林英都和学校的管理干部常年地在坚持听课,整天和师生呆在一起。“我们得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
值得关注的是,62中是西城南区培养教研专家的摇篮,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不少优秀的专家和干部都出自这所学校,其中一些专家在北京教研领域都很有名气。
罗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