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可以有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个,授予基础知识,将老师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授予给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第二个,授予思想,思想的范围非常之广,它体现了老师的精神力量,学生的思维成长很大方面来自老师的思想教育,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我经历中的中学教育,只谈第一个,知识授予。大家关注的完全是书面上的成绩和分数。对于学生的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发展几乎很少涉及,老师不关心,学生无意识。导致升入大学后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上的自我认识是非常薄弱的。大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去努力。
如果没有高考,中学教育可以改革。但是现在依然高考是王道的世界里,改革也是只浮于表面的东西。
大学的学习主动权不再是在老师的地方,而是学生个体。因此学校的氛围非常重要。这个大学的氛围是积极地、活泼的、开放的、重就业还是重学术,对于茫然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大学的教育应该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培养。重在个人思想,软实力上的提升。
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键要看到中学和大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学被动灌输,集体推动型学习;大学主动摄取,个体探索型学习。中学的学习是短暂的,阶段性的,应付完高考就不再适用了。而大学的学习模式是可以一贯往之,适于个体终身学习的模式。所以想接轨的话就在思想和模式上尽量早的启蒙中学生的提前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要理解,学习是一个终身的问题,不是一个阶段的问题,中学的学习习惯、态度和观念将会深深地影响到未来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