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和大学,是莘莘学子求学道路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寒窗苦读十余载,“苦读”二字最能体现中学教育的现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顺利通过高考的遴选从而跻身所谓“名牌大学”,中学生日夜啃读课本、笔记、习题集,以求将高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人人都不敢有一刻放松。但是讽刺的是,在大学校园里,挑灯夜读、刻苦学习的景象只会在期末考试、考研考试之前出现,学生们早已习惯这种忽紧忽松、充满起伏波动的学术生活。究其原因,始作俑者无外乎是“应试教育”四个字。
读中学时,学生的心思单纯,学术目标只有高考,几乎无人为自己制定长期目标和职业规划,所以只能紧随社会、学校、教师的步伐,为应试而学。高考结束后,学生骤然放松,以为独木桥已经走完,剩下的就是平坦的通向社会的道路;殊不知,大学不过是另一个起跑线,虽然有高有低,但是把握不好却会偏离方向,甚至登高跌重。
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到位,因为高考前后的学术内容虽有差别,但是学术精神却不应有太大的变化,大学生应当尽量保持自己在中学时期的学术态度;而且,中学生仅以高考为目标的心思也太过简单,虽然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但是还是应当有一定的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才能提高学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