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发布会,找童模;开车展,找童模;网店上新装,找童模……近年来,儿童参加商业演出的情况越来越多,在一些选秀节目中,总有孩子打扮入时进行成人化表演。童模经济甚至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商业活动中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情况,48%的人感觉这一情况十分严重。 火爆的童模经济,四处赶场的孩子
在吉林省长春市,今年7岁的刘洋一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半月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一家儿童摄影公司做模特拍摄。“笑一下”、“自然一点”、“眼睛再睁大一点”……摄影师不停地指挥她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刘洋一的妈妈李女士说:“洋一从3岁开始就接受专业模特训练了,压腿、走猫步、靠墙站……孩子训练过程中没少遭罪,经常哭,我也陪着哭,但总算有些成绩。”李女士说女儿目前小有名气,各种网店、摄影公司或T台服装表演经常来找她。梳着长发,戴着发卡,披着小披肩的刘洋一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个小大人,只有拿着棒棒糖时,记者才感觉到她还是个孩子。
大批童模活跃在舞台上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现象。不久前,在武汉的华中国际车展展台上,一群童模做着各种成人化表演,他们比那些美艳的成人模特都引人注目。据了解,这些孩子平均年龄7岁,最大的11岁,最小的才4岁。
“9月底,某广告需要两名童模。”记者在微博上看到,寻找童模的广告很多,有的开出了半天500元的价码。一位名叫淇淇的童模忙的时候,就像明星一样赶场,但收入也让不少大人艳羡,半天收入上千元。“孩子就跟艺人一样,接活动、接表演,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淇淇姥姥抱怨说。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不主张孩子过多地参加商业性表演。”江苏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表示,广泛参加演艺等社会活动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眼界,但打断了孩子的正常学习节奏和成长路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过早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孩子容易把持不住,迷失自我。
过度消费童真,童模背后的产业链
谁在过度消费儿童?他们的动力何在?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童模经济的火爆,童模背后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童模培训机构、童模经纪人、童模经纪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希望能从童模这个产业中分块蛋糕,而商家期望能从儿童经济中获取暴利。
今年26岁的王月曾是一名专业模特,23岁开始从事童模培训工作。“我开始是教孩子模特的基础课程,起初只有几个孩子,后来有经纪人组织了几场商业演出后,家长们开始感兴趣并重视起来,这样学模特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涉及孩子的相关物品最容易赚钱,例如玩具、服装、童车等,如果用童模展示就很有吸引力。在一些商业演出中,加入童模表演也会提升亮点,最关键是找童模省钱。”王月说,成人模特通常每人出场费是300元至500元,而童模每人50元至100元就够了,很多家长不太计较出场费用,只要能有展示的机会,他们就会很高兴。
王月现在已经不当模特教练,而是当了童模经纪人。“这个链条很细,有专门同各个商家沟通的,有专门去幼儿园、小学沟通的,有专门组织孩子演出的。”王月透露,他们通常会为幼儿园、小学的演出活动提供演出服装,在这个过程中借机进行宣传和引导。“现在,我们会在早教班的亲子演出中加入童模表演,每次都有收获。”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商机存在,近年来,童模培训机构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为多。这些培训机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以前的儿童舞蹈、艺术培训机构演变而来,另一种是成人模特培训机构在嗅到商机后,增加了针对儿童模特的课程。
在南京长期从事模特培训的陈宁远告诉记者,儿童模特培训并无任何特别之处,相比于成人模特培训要容易得多,毕竟人们对孩子的动作不会有太多苛求。
当记者问及收入时,一位童模经纪人有点神秘地表示,一场活动下来,他们与童模之间会有分成,一般是三七开或者是四六开。
早熟付出代价,童模带来名利之伤
广告展示、电视节目、各种促销秀……孩子们天真而稚嫩的笑脸在商业活动中出镜率越来越高。而其背后,是孩子被迫成为利益驱动下的家长意志与商业合谋操控的玩偶。
“我不太喜欢当模特,但是在台上展示,听到大家的掌声又让我感到很骄傲。”刘洋一告诉记者。
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校长赵会华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家长一定要端正心态,过早接触太过商业化的成人世界,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8岁的罗浩天在班里就是个小霸王。由于他做童模时大人都照顾他,会让着他,这样培养了他养尊处优的习惯,在班里同学稍不让着,就出手伤人。”一位小学老师提起班里的童模时大摇其头。
商业化炒作行为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过度消费,更是对儿童身心的粗暴践踏,会给儿童内心带来伤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让儿童适度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情商和智商。但让童模出现在以促销为目的的车展上,并且与穿着暴露的美女车模同台表演,很不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殷飞认为,童模和儿童选秀的兴起,除了商业利益绑架之外,一些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是重要原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出名要趁早”,有的家长陶醉于童星的光环之中。“从教育学上讲,儿童成长具有不可逆性,小时候如果受到伤害,长大再弥补就来不及了。”
“在很多儿童选秀节目中,部分媒体和网络看客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儿童童真的自然表现与展露经常会很有趣,容易出现喜剧效果,对这种童真进行商业消费虽然愉悦了公众,但这种快乐却是建立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基础上的,社会应该制止这种行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于晓光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雇用童工是明令禁止的,但商业演出目前尚无严格规定,他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对诸如此类的演出内容进行规范,对参演孩子的年龄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