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了首次“睡衣日”,有200名学生穿着各式各样的睡衣,出现在教室,一部分老师也穿着睡衣站在讲台。这种国内罕见地校园活动,难道给我们的仅仅是视角的冲击?(5月5日《扬子晚报》)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武汉理工大学一个叫雷五明的副教授,发表图片微博称:如果我的课堂上坐着一排这样的“美腿”学生,如果我正好走下讲台发现了,我不能保证我不会多看一眼。我只是一名“人性”教师!骂我吧!批我吧!虽声称图片来自网上,但是建议,夏天来了,学生上课还是穿的斯文点好。
学生上课穿什么衣服成了话题,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衣服的功能除了遮体防寒,还有美学的意义,虽然古人有不可看衣识人的古训,但是衣服毕竟是一种外在装饰物,也不乏西装革履、长袍马褂遮挡着满肚的男盗女娼。穿衣打扮有社会学上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下需要有一定的得体穿衣,这不仅是礼貌,也是一种文明修养的标志。
话又回到课堂穿衣,就南外的“睡衣日”来说,他们还是打了预防针的,“大深V什么的还是算了吧;无论穿什么一律膝上20厘米以内;不管怎样别太sexy……”,虽然表述的诙谐幽默含蓄,但是还是和那位副教授一样的理念,不能太性感。为啥不能太性感,这就归结到上个世纪鲁迅的一针见血了,有的人看到女人裸露的胳膊和大腿,就会想到两腿之间的物什,就会想到性交。
其实学生穿睡衣去上课,家长虽然最终同意,但内心也是五味杂陈,担忧的心理如出一辙,比如有位家长就说女生穿着太随意不太好,上学穿睡衣,更是难以想象。
南外睡衣日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女教师倡导的,该教师一直在加拿大成长受教育,发现我们的孩子不善于张扬个性,不善于表现自我,提倡“睡衣日”宗旨是在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大家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这一交流的过程又是舒适的,这样可以让他们以后更乐于社交,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比如说伴随着睡衣日捐款就是一种交流,看来这是依据孩子心理特点,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小活动,形式新颖大胆,内容也很有意义。参与的孩子无疑会在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影响,同时留下的还有那笔捐款和善举吧,如此看来,换一种形式做事,有事效果就大不一样。
到此,明白睡衣日穿睡衣上课,只是一种活动,他不是长久的,倒是那些穿齐“P”小短裙的女生,值得警惕了,这种纯粹的一种自我美感表现欲,该不该出现在课堂上,莫要怪老师看,还是要自己斯文点的好。因为美也有品味的,而品味是需要修炼的,比如人家有什么正装服、晚礼服、休闲服,千万不能乱穿而乱了场合,自然美是表现了,可是内在修养的美却丢失了。
能容忍睡衣和短裙进课堂,是社会的进步,但是两者绝不是同一个意义上的事情。我们的社会有时确实需要“睡衣日”这样的创新,将人们固化的、冷寂的心灵,激发出一点火花来,达成某种共识,去办成某件大事,如果还是停留在开大会、发指示、贴标语的方式老套鼓动,只不过是过耳之风罢了。
[稿源:红网]
[作者:肖勇]
[编辑:司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