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县山江镇完小四年级学生吴彬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在以前,他每天只能就着辣椒酱、萝卜干等“罐头菜”下饭。从“罐头菜”到“营养餐”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去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省共有37个集中连片特困县成为首批计划试点县,由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每年600元(按照在校时间200天计算)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覆盖农村学校(不含县镇)就读的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人数接近170万。那么,我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落实好这个好政策呢?
供稿:省委宣传部 撰稿:刘骄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一项政府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
搭好“热灶台”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既要紧跟中央“一盘棋”,又要防止拿着本本“一刀切”。针对学生“吃什么”、“补什么”、“怎么补”这些关键问题,我省给予了试点县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做好“选择题”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关系到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良心工程,不但要让农村孩子吃得饱、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干净、吃得安全。
筑好“防火墙”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性强、资金流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中央明确要求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学生的“碗”里,吃到孩子的嘴里。
看好“保险箱”
措施一 搭好学生营养“热灶台”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一项政府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
一方面,我省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后勤工作,各试点县作为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还设立了专门办公室负责营养改善工作的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学生食堂,抓好硬件建设。比如泸溪县计划在未来5年内,落实财政资金3800余万元,改善全县学校食堂,将学生食堂打造成“放心”营养餐的供应基地。
我省还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宣传,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手段,积极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知识。比如,将科学的营养观念纳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习惯,提高认知水平;通过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营养改善计划深入人心、更深得民心。目前,全省上下已形成一股从上至下、从政府到民众的巨大合力,推动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在三湘四水落地开花。
措施二 做好供餐模式“选择题”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既要紧跟中央“一盘棋”,又要防止拿着本本“一刀切”。针对学生“吃什么”、“补什么”、“怎么补”这些关键问题,我省给予了试点县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对于那些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主要实行“食堂供餐”的方式,由学校统一管理,学生统一“上灶”。比如辰溪、新晃等县在有学生食堂的学校向学生提供营养可口、搭配合理的完整午餐,真正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对暂不具备开办食堂条件但交通相对方便的学校,则采取由专门餐饮企业“配送供餐”的方式来进行,就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具体配送餐饮企业,由餐饮企业按时、按质、按量为学生配送。而对那些条件不好、交通不便的学校则实行“托餐”的方式,由部分农户、餐馆等按要求供餐。
还有一些试点县按照符合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更为灵活适用的供餐模式。比如保靖、靖州等县就根据山村学生到校较晚、居住分散等特点,选择了“课间餐”的供餐形式,而且就餐标准未降低,都能按照“等价优质”的标准,保证所有农村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一个鸡蛋、一瓶牛奶和一些水果。
措施三 筑好食品安全“防火墙”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关系到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良心工程,不但要让农村孩子吃得饱、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干净、吃得安全。
在这方面,我省特别重视,千方百计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上抓管理,下大力气从制度层面上保安全、保长远。比如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食品原料供应商市场行为,通过议标招标的方式,对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保证食品质量;比如制定饮用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留样、食谱和价格公示、学生就餐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管理规范;再比如健全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责任到位,等等。
措施四 看好专项资金“保险箱”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性强、资金流量大、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中央明确要求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学生的“碗”里,吃到孩子的嘴里。
我省一方面建立了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系统,严防资金的“跑、冒、漏、滴”;另一方面,将切实实行审计、行政、法律、民主、舆论等多种监督方式,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计划实施情况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拉起保护孩子“吃饭钱”的“高压线”。今年,省教育厅还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中央一再强调,各地要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尽快建立健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膳食营养的长效机制。目前,随着我省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些务实管用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些实用好用的做法正在推广,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将有明显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相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强壮的不仅是农村孩子的身板,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短评
孩子的饭碗是天大的事
□本报评论员 周东飞
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至少有如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些农村孩子上学放学距离越来越远,中午吃上一顿热饭成了不小的问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有了专门的经费保障,这些中午无法返家用餐的孩子可以放心地吃上热饭了。
其二,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国家在实施义务教育关心他们心智成长的同时,也有必要有能力通过提供免费午餐等方式,改善孩子的营养摄入状况,提高他们的身体生长发育水平。国外的实践表明,这一举措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成效。
无论从上述哪一个方面考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都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德政,必须精心操作将好事办好。这项计划的直接受益者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努力杜绝集中供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孩子放心,让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