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济南一场小雨在省城一小学引发了打伞还是穿雨衣的讨论。为学生安全着想,该校倡议学生穿雨衣、不打伞,因为如果有学生拿雨伞打闹,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事。记者了解到,像这种为了学生安全而出现的校园安全禁忌越来越多,越来越细。(4月12日《齐鲁晚报》)
笔者只知道如今许多学校将校园安全细则搞得越来越细,但没想到已经细到如此地步!下雨打伞,理所当然,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学校竟然要求孩子们不能打伞上学。
看上去,学校好像怪异得很,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安全问题如履薄冰的心态,有自己的苦衷。因为现在在学生安全事故处理上,社会与媒体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常常扮演弱势者的角色,学校的安全责任好像无边无际,没有界限,即使学生被蚊子咬一口,家长也要将责任推到学校身上,自己的孩子好像一点责任也没有。在邻国日本,学生出了事,家长会向学校鞠躬表示“对不起”、“孩子给学校添麻烦了”,在中国,学生出了事,学校、教师立即就掉进麻烦的深渊。如此现状,倒逼学校只得严格要求学生,战战兢兢地对待学生的安全,取消春游,取消一切活动,抓紧制定各种过细的安全规定。
如今的校园,早已不再朝气蓬勃了,“严禁奔跑、追逐、打闹、攀爬”、“严禁下楼一次蹦3个台阶”等这些过细的要求和规矩,已经把学生关在了笼子里,学生们只能老老实实、不能乱说乱动,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青春灵动,而是暮气沉沉、未老先衰。孩子爱玩的天性被扼杀,好动的欲望被压抑,积极探求的激情无形中被剥夺。
而对学生过度保护,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保护意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成长。听过一个故事:为了保护刚会挪步的婴儿,母亲将家中的家具所有带棱的部位都用棉花包起来,致使婴儿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安全的,等到将孩子领到别人家玩耍时,孩子被磕碰得到处起包,因为别人家里的家具没用棉花包裹。
所以,学校最好要放开手脚,在学生安全问题上,不要保护过细,当然,这需要社会、家长对学校多一份体谅,多一份理解。同时,对于学校安全责任问题,最好设置一些责任界限,该学校负责的由学校负责,不该学校负责的,应该由学生或其他方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