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言辞犀利,引起哗然。该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对其进行处分。(4月11日《扬子晚报》)
一个高中生大胆地把国旗下的讲话当成一次对教育制度的“讨伐”,在不少人眼中是叛逆的典型,学校管理者则认为他实属不敬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不管这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高二学生抨击教育制度属个人情绪化严重而发牢骚,或是校方认定的“言论不当,用词过激”,作为教育制度的管理者、校方、老师和家长不妨认真倾听下他的“呐喊”。
教育制度以及政策的接受者正是学生,学生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最有发言权。一个学生对教育的看法甚至批评,从某些层面可以反映出教育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教育政策制定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参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倾听各方面的声音特别是学生们的呼喊,才能实事求是,真正地办好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人才。俗话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校方对该“偏激”学生不给予处分的决定是正确的,但若真对其处分未免小题大做。该学生既没有造谣生事,也没有蛊惑人心,只是发出了一个高中生的心声。一个敢于站出来说话和发出批评声音的学生,在笔者看来勇气可嘉。而且从其演讲完台下的掌声可知他的演说也呼喊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此事让笔者想起前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湖南某中学学生“焚书事件”,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以此来抗议学校“疯狂的补课”和释放内心的压力。一个是集体焚书,一个是国旗下的“激情演讲”,但是矛头都指向了当下教育体制。教育制度下的不断发生的各种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管理者及各方的关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如今基础教育俨然成了应试教育,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也变味成了培养“考生”。各个中学之间为了“教绩”拼力追求升学率,教育功利化太严重,自然而然,学生成了视升学率为命根子的学校的“牺牲品”,学生压力因此上升,并可能会产生不满和厌学情绪。该学生的“我们不是学习的机器”更是一针见血地拷问了当下教育的弊病。仔细想想,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有多少学生的闪光点被分数抹去,有多少学生的个性被制度化。现在很多高中生进入大学前已经被高压的应试教育驯服得规规矩矩,进入大学后竟不适应节奏相对慢、没有人逼着学习的环境,开始放松自己甚至走向堕落。这是目前体制下的后遗症,对于自主学习、学术研究型大学生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教育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不能戴上“近视眼镜”只重分数,而是应戴上“远视眼镜”为学生的长远打算,注重全面发展,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考试的机器、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也符合一直以来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近年来教育制度的改革,虽然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和完善,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望该高中生对教育的“讨伐”能真正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反思,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稿源:红网]
[作者:薛黑诺]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