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指望每个老师生来就是个好老师,更不能指望所有的好老师都自学成才,因而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好的成长土壤。
●帮助更多中小学教师在团队发展中实现个人发展,才能培育出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满足老百姓对于优质资源的渴求。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
解放观点:从新学年起,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实行终身制,改为每5年注册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出教师岗位。消息一经传出,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反响。这真的意味着,老师的“铁饭碗”要被打破了吗?
丁钢:这项政策的出台是酝酿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以制度建设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引起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具体到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推出了两项政策。一个是在全国最早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的 “五年轮训制”,根据专业职称、工作年份,每个老师必须按规定在每一个五年期内接受定量的培训课时。另一个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始在中小学设科研室,提倡“校本科研”。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促使老师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获得持续发展。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一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在上世纪80年代,教师原则上也是不流动的。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但随着整个社会人才观的更新,事实上,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不少上海的中学,已经出现了类似新进教师先签一年,甚至第一个三年一年一签的做法。这背后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规律做指导,也给予学校和老师之间双向选择的空间,对于教师队伍有优胜劣汰、自我调节的意义,因而也为大多数老师所认可并主动适应。
所以,严格来说,“五年一认证”的用意并非打破老师们的“铁饭碗”,而旨在通过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
解放观点:不少人担心,这些举措会不会增加老师额外的负担?
丁钢:大家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那么,好老师应该首先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者,然后从学而教、因材施教。
但毕竟,我们不能指望每个老师生来就是个好老师,更不能指望所有的好老师都是自学成才,因而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好的成长土壤。其中包括在岗培训等继续教育手段,包括职位晋升等奋斗目标的树立,都是提高老师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生的身心发展日益多元、成长环境变化很大的今天,我们的老师更应该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社会的大势下先行一步。
所以,我个人比较赞成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是不是能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既有的五年轮训制做一对接。这样,对于老师来说,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也能获得与自身日常所受培训并行不悖的评价和激励。尽可能不要再在已有的考评之外设立一套单独的系统。既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而主要是为了促进每一个教师的持续发展,那么政策在已有架构下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包容性就非常重要。
解放观点:如今伴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大家对老师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好老师似乎总是供不应求。如何有更多“好老师”,您怎么看?
丁钢:如何有更多好老师,首先来说,社会各界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知十分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该如何定位老师的社会角色。以往我们常常称老师为“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炬”,但这样的社会角色定位究竟是否合适,会不会因为拔得太高而给他们增添太多道德上的负担。事实上,要想使整个教师队伍获得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社会首先要尊重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因为它的专业性,它跟医生、律师、会计师等职业一样,需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并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不断与时俱进。而这一点,恰恰是以往经常被忽视的。
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关键体现在何处?我想,不是他个人的学历有多高,也不是他教出了多少成功人士,而是体现在,即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不同,教师依然能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个体去理解和分享我们人类共同的知识和智慧。这是教师的最大价值所在,也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最难的地方。如何因材施教,始终是中西教育理论探讨上一个重要命题。
解放观点:关于如何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大家通常会提到收入、晋升机制、社会地位、政治待遇等。专业研究者也曾经总结,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到底对具有哪些人格特质和价值取向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归属感。
丁钢:这些都很重要,国内外都有很多经验和实证研究。这里我想专门来谈一下,到底什么是老师们真正需要的职业发展机会。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强调培养 “名师”、“名校长”,或者提倡某些具体的教育模式,诸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希望借这些优秀的榜样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但这些真的能带领全体师资的发展么?从我们的长期观察来看,如果我们真的要做到优质的教育,不能仅仅靠教师骨干,而是要靠大部分老师、全体老师。否则,我们永远解决不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如果在一个组织当中,每一个人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领导机制。这让它的成员感到,在这样一个团队、组织中,我是有希望的。如何通过类似 “教师专业团队计划”这样的手段,帮助更多中小学教师在团队发展中实现个人发展,需要我们通过更多努力来做细、做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出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满足老百姓对于优质资源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