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钱钰报道
揪面团、擀面皮、包饺子……近日,崇明邬桥学校的初三学生来到曹杨职校,当起了“学徒”,学习如何包正宗的大馅饺子。为了让中小学生对“职业”有更感性的认识,曹杨职校创新教育模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通过亲身体验调酒、插花、餐巾折花、烹饪等“一线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
学生进职校体验各种职业
穿起围裙、做好清洁准备工作……在曹杨职校,邬桥学校的一群初三学生当起了“大厨”,擀制水饺皮,掌握水饺包捏的方法,最后煮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感觉挺有趣的,尤其是烹饪课程,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初三学生陈玉婷笑着说,如果能在职校学会一技之长,她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除了烹饪外,学校还设计了插花、餐巾折花、快速点钞、玩转DV、汽车模拟驾驶等八大模块课程,供学生体验。 “原来只在电视上看过的调酒,没想到今天还能亲身制作一下! ”“各种各样的插花造型,让我大开眼界啊! ”……自己动手体验后,不少中小学生对“职业”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他们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
到这里体验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不少普通学校的老师们。鲜肉月饼、糯米凉卷、小饼干……日前,晋元附校的一批老师也来到曹杨职校,学习制作中西点。“这是我人生中做的第一个鲜肉月饼哦!”来体验的孙碧蓉老师兴奋地说,这次的体验让她对职校有了不少认识上的改观,以往,总认为没考上高中的学生才来读中职。现在才发现,这些学生都非常能干,这里能学到很多正规的大学教育都学不到的东西。
高中生不愿当“一线蓝领”
“我们将学生和老师请到学校来体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转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曹杨职校副校长张凤芳告诉记者,该校曾面向区内初、高中师生开展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职业教育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高中学生对职业认识依旧陌生。这些学生主要的职业认识,64.7%都来自父母等长辈的工作谈论,来自学校老师的仅占5.9%。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没有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教学安排中。67.6%的学生在高中之前从未参加过关于职业认识或选择的课程以及活动。
高中生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在“你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什么? ”的调查中,47.1%的学生认为 “考不上大学的才上职校,是低层次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全面,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看好,种种环境因素导致高中生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失偏颇。
最后,高中生职业理想呈现片面性。在“你认为以后自己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其中白领职员高居第一位,服务人员占6%,生产一线的人员竟占0%。
此外,就上海而言,虽然似乎职业教育课程进入初中或高中,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指导的教育环节往往敷衍而过,要有也只是纸上谈兵,实践的环节除了借助劳技活动课,其他则是空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形成成熟理性的职业生涯观。 “因此,中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急需补充的空白点,急待架通普职渗透的立交桥。 ”张凤芳说。
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为了能够填补普教系统中职业教育的缺位,转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普陀区正在不断推进职业启蒙教育。截至目前,普陀区共有3000多名中学生在曹杨职校参加了职业知识启蒙教育。去年,曹杨职校还向普教系统的中小学教师打开大门,22所中小学教师893人次参与职业拓展体验培训。
从本学期开始,职业启蒙教育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普陀区小学生的“快乐活动日”、以及中学生的“实践体验日”,都可以走入曹杨职校体验半日“职业人”。通过职业启蒙教育以后,中小学生、以及教师对职业教育有了很明显改观,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职业的憧憬和热爱。“考不上大学的才上职校,职校是低层次教育”的观念从未参加体验前的 47.1%下降到了26.3%,未来理想职业调查,本来没人选择“生产一线人员”,现在有3%的学生开始有了这个倾向。
专家表示,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是一种教育观念、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作为一种衔接普通中学与职业高中的研究探索,它充分利用职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实训场地和师资,改变了中学生目前简单公式化的劳技活动,填补了中小学生在职业指导教育上的空白,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