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岁月如歌。10月7日,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将迎来自己三十周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思路决定出路。创建于1982年的中关村中学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一亮相便蕴藏着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该校诞生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毗邻北大清华等名校和中国科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资源优势。中关村中学历任的三位掌门人——任联卿、段兴起和邢筱萍,秉承着“崇德、尚礼、笃学、求真”的校训,弘扬“乐学、好问、勤思、博览”的学风,在不同的时期持守并弘扬“爱拼才会赢”的中关村中学精神,带领中关村中学师生一路前行:穿越“创校初期”的阵痛,经历“青春期”的磨砺,追求卓越,勇创一流,在中学名校林立的中关村地区杀出重围,成长为一所卓尔不群的现代化名校。伴随“北京市示范高中校”的成功申办,年轻的中关村中学实现华丽转身,并成为一所科技氛围浓厚、人文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京城名校。学校也从建校时的6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的初中校,发展成为现有95个教学班、近4000名师生的完全中学。作为首都最年轻、最富生机活力的高中示范校,中关村中学的发展历程书写了北京基础教育一段激越壮丽的历史,也生动诠释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聚生的独特魅力。
三十而“丽”,文化引领发展。过去30年来,无论教育改革如何风云变化,尽管经历学校掌门人的更迭,中关村中学的办学文化却始终得到坚守,并逐步凝练为该校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和学校精神。作为学校独有的“胎记”和精神底蕴,中关村中学的核心办学文化凝练为:学生为本、赢在拼搏、同步发展。今天的中关村中学被首都市民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和家长放心的学校,已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编织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搭建教师发展的广阔舞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的教育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思想先进,富于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在逐渐壮大;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有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有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群体正活跃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快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以“学习、创新、协作、竞争、民主”为特征的校园文化正逐步形成;以艺术、科技、体育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教育已经在北京市处于领先位置,正在向全国和世界先进水平迈近……
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学校才能基业长青——面向未来,这是中关村中学人持守的信念。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上乘、社会满意,在北京市有较大影响力,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示范性的一流学校,把中关村中学打造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知名品牌——这是今天中关村中学人共同的办学愿景。这是一所年轻却底蕴厚重的学校,一所充溢改革精神却坚守办学传统的学校,一所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闪耀的学校,一所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风范的学校。未来的中关村中学,值得更高的尊重和期待!
罗德宏
冲出重围 成就素质教育典范
2004年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邢筱萍校长接受“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坐落着这样一所中学: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不断创新发展;毗邻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优势;凭借“爱拼才会赢”的办学精神,在中学名校林立的中关村地区冲出重围,成为首都最年轻、最富活力的市级示范性高中,被首都市民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和家长放心的学校。它就是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自强不息 冲出名校包围圈
1982年,为解决中科院子女的入学问题,中关村中学顺应时代的需求而诞生。在众多高等学府、科研中心的环绕下生存,良好的学术氛围是这所新校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地处中关村核心区,在这样一个中学名校林立、教育氛围浓厚的地区,中关村中学这所年轻的学校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突出重围,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了这所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2000年,中关村中学第三任校长邢筱萍从老校长段兴起手中接过“关于申办北京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文件,这份文件被邢校长看作是中关村中学“突出重围”的一次重要契机。一上任,她就立下“示范校拿不下来,我先辞职”的军令状,一心带领中关村中学争创市级示范性高中。经全校师生贡献智慧,团结拼搏,2004年6月该校正式跨入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并成为其中最年轻、最富生机活力的一员。2011年,自强不息的中关村中学又抓住了“十二五”期间学校再发展的重大契机,成为了国家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关村中学先后合并了清华园中学、双榆树中学,承办了学院路中学,从建校时的6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的初中校,发展成为现有95个教学班、近4000名师生,在全国、市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完全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尤其近十年来,学校得到快速、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今天,在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氛围浓厚、人文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中关村中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创新制度 打造创新先进的教师队伍
优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资源,教师的成长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近年来,中关村中学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构建善于合作、勤于研究、勇于追求、乐于创新的教师文化,依托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等,建设境界崇高、思想先进、风格多元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319人,专任教师280名,中学高级教师118人,中学一级教师119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其中特级教师6名(在职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73人,区班主任带头人5名。
学校敢于变革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了教师发展评价体系,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进取。同时,学校也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让教师有机会去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己所用。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师们作报告。近十年,学校累计有400多人次赴国内外参加各种教育考察、学习培训活动,并建立考察汇报共享制度。
中关村中学以“人本、合作、奉献、创新”的共同价值理念建设教师团队,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鼓励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为教师成名成家创造条件,初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思想先进、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获得了“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海淀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多元开放课程 启迪智慧提升教学质量
中关村中学坚持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构建了科学、开放、多元,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改革中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强化有效教学,保证了中考、高考成绩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领先水平。
在大课程观理念的引领下,中关村中学构建了生本文化的框架,即“一体两翼”框架。“一体”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骨气的中国人,“两翼”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学校还以德育类、课程类、科技类、艺体类等多项活动为助推器,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文化;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和教材,满足不同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长。
2005年,学校尝试着创设了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校本课程——“多元文化艺术欣赏”,每天下午上课前播放一集,每集5分钟,介绍不同国家、民族和时代的科学和人文等人类智慧的结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现已播出1000多集。该课程通过师生合作收集材料、筛选整合、编辑制作的探究式学习、实践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影视制作技能。
“十二五”期间,中关村中学承担了“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实验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等国家级课题,积极构建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依托和发挥中关村地区高科技园区的优势,与高等院校、中科院各所联合开发提高科学素养的高端课程供高中学生选修,经挖掘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该校开设了100多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等门类多样的校本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海淀区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
“恩来精神”与院士文化 构建特色德育模式
中关村中学坚持开展“学习伟人精神风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德育活动,构建富有特色的体悟式德育模式。1999年,学校组织学生赴南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并与南京梅园中学结为友好学校,与梅园中学“周恩来班”结为姊妹班,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关村中学迎接新世纪”大会上,正式命名了该校第一届“周恩来班”。13年来,以班级申报、建设“周恩来班”,师生评选“周恩来奖章”为载体,用爱国爱党、责任奉献、励志勤学等核心价值观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
作为一所地处中关村、毗邻中科院的中学,中科院的各学科院士专家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为激励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教育学生爱国,教会学生做人,该校在校报上开辟了《院士的故事》栏目,采访了一批院士,征集了一批勉励学生的题词,用他们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作为教材,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了“院士题词室”,并编辑、出版了《院士的故事》一书,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2011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
独具特色而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为学校赢得“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先进校”等多项荣誉。
全面开花
成就素质教育典范
作为首都市民眼中的素质教育典范,中关村中学多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中亮点频现、全面开花、硕果累累,形成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创一流竞赛社团”的艺体、科技办学特色。
该校利用地域资源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学校是北京市金鹏科技团,组建了创意思维、头脑奥林匹克、航模、天文、智能机器人、无线电测向等科技社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成绩突出,连续多年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问鼎折桂。有30余个项目在全国、市科创和市金鹏比赛中获得佳绩,100多人次在省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在国际第25届头脑奥林匹克世界决赛中,学校代表队获世界冠军,实现了北京市在该赛事上金牌零的突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
中关村中学艺术团现有管乐、民乐、合唱、舞蹈、京剧、书画院等艺术类社团团员400余人,是北京市规模最大、艺术教育水平最高、门类最全的学校之一,管乐团和京剧团是北京市金帆艺术团,该校是北京市6所同时拥有两个金帆团的中学之一。艺术团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奥运会、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参加演出,学校艺术团多次出访欧美国家,参加国际艺术大赛,与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团体进行过交流,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学校被海淀区评为参加市运会“突出贡献校”,是篮球、武术、田径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2011年,高中男篮获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亚军,高中、初中男篮双获北京市青少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武术队连续十六年蝉联北京市团体比赛冠军。
晨报记者 王璐 罗德宏
传承创新 打造国内一流名校
首都最年轻、最富生机活力的高中示范校——中关村中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走过自强不息的青春年华,在探索中华丽转身,如今而立的中关村中学已逐渐走向成熟。面向未来,学校坚持“学生为本、赢在拼搏、同步发展”的核心文化,传承创新中关村中学精神,树立“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搭建引领师生成功的舞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上乘、社会满意,在北京市有较大影响力,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示范性的一流学校,把中关村中学打造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知名品牌。
现状
立足优势
化挑战为前进机遇
自1982年建校以来,中关村中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如今,中关村中学已发展成为现有三个校区,95个教学班,近4000名师生的完全中学。
秉承着“崇德、尚礼、笃学、求真”的校训,弘扬“乐学、好问、勤思、博览”的学风,励精图治三十年,中关村中学成为了中关村“硅谷”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办成了科技氛围浓郁、人文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北京市著名学校、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在获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关村中学人从未回避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相反,他们深知,学校想要顺应时代继续发展,就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前进的机遇。
作为一所只有30年办学经历的年轻学校,中关村中学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和不少历史悠久的示范高中相比,学校发展的稳定性略显不足。面对初中电脑派位生在学习基础、自律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如何因材施教、实现整体水平的再提高,也成为中关村中学新的突破点。在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今天,面对高中生源扁平化的现状,怎样促进学生有个性、最优化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创新。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在北京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校长语录
邢筱萍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海淀区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会理事。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巾帼十杰”、“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北京普教系统‘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书记、优秀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军人物”、“海淀区模范校长”等称号。
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教育更承载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奠基人生幸福、传承民族文化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个体服务性,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的民族性,要延续民族的血脉,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的社会性,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学校教育。
我希望我的教育是阳光的,我希望我的校园永远洋溢着欢乐、激情、幸福和梦想的气息,孩子们的生命是灵动、丰盈和深刻的,我愿和他们在这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留下欢快的激情和幸福的感动,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要带着梦想离开,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无限追求在留恋中幸福地离开。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校文化的同质化是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因为没有哪一所学校的校情是完全相同的。一所学校能否基业长青,关键在于学校积淀的优秀文化能否传承与创新。
爱拼才会赢,是中关村中学人的信念和精神,它伴随着中关村中学每一步的成功、发展和跨越,它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关村中学人对教育理想追求的执著,它是坚定的自我信心,鼓舞着中关村中学人满怀激情迎接挑战和机遇。
■主编手记
邢筱萍校长率真、大气、正直、睿智、充满激情,同时也很懂生活。她的性格部分和年少的特殊经历有关。少年丧父的她年纪轻轻便帮助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这种困苦和磨难造就了她坚强开朗、永不服输的性格,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这种性格特点,奠定了我日后30多年从事教育事业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甘于奉献,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基础”。
或许这点注定了邢筱萍和中关村中学不解的缘分。邢筱萍崇尚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而“爱拼才会赢”正是中关村中学建校以来所持守的办学精神。出任中关村中学校长前,邢筱萍在十一学校和中关村中学多个岗位上得到历练,经验丰富,其中借助各种大型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更是拿手好戏。
2000年正式执掌中关村中学帅印后,邢筱萍便恢复使用“中关村中学”校名,带领全校师生,以“申办不成功就辞职”的魄力争办市级示范高中,在中学名校云集的中关村地区成功跻身示范校行列。十余年的精心打造使中关村中学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全面开花的素质教育示范校。
行走在校园中,邢筱萍很享受教育人生的幸福。学生隔窗的问候“校长,我真的很想您”,联欢会上孩子们的称呼“邢妈妈”,让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回到温馨的家里,她很乐意照料家人的生活,和同行的丈夫切磋,和清华毕业的儿子分享学习工作心得。
邢筱萍懂生活、享受生活。她经常陶醉于蒙古族歌曲的高亢优美,也喜欢在生活的挑战中收获快乐。听说44岁才学会开车的她,领到驾照的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开车在四环路上跑了整整一圈。
今年,海淀区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正式启动,作为海淀区第13、14、15届人大代表的邢筱萍,去年年届退休年龄的她被海淀区教委延聘三年。区教委延聘邢筱萍执掌中关村中学帅印并兼任中关村中学分校校长,希望借助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带领学校进一步迈向“创建富有特色的一流学校,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基础教育品牌”的目标。
愿景
传承创新
打造教育长青基业
三十年的积淀,在三代具有教育理想和智慧的校长和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中关村中学已经形成明确的办学目标,拥有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学校办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前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奠定了再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与管理思想先进、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教师队伍;为学生们构建了规范、开放、多元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改革中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恩来精神”、院士文化为主题的德育特色;在艺术、体育、科技教育方面成果显著,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形成了在全国和北京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特色;并形成了“学生为本、赢在拼搏”的共同价值观以及科学、民主、务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学校充满了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还被批准为教育部“十二五”特色高中建设实验项目校,对促进中关村中学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有很好的助推和提升作用。
现任校长邢筱萍坚信:“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学校才能基业长青”。学校确定了学生为本、赢在拼搏、同步发展的核心文化,秉承着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着力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有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有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关村中学全新出炉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搭建引领师生成功的舞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为保证,巩固发展原有成果,抓住时机、利用优势、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全校师生信心满怀,矢志奋斗拼搏,将再谱中关村中学崭新的华章。
晨报记者 王璐 罗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