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升初”,究竟有几条通路?有机构对去年北京市8个城区“小升初”的入学方式做了调查,给出的答案是“超过10种”,包括计算机派位、对口入学、推荐生、特长生、寄宿学校、民办学校、特色学校、双向选择、共建生、企事业举办学校子弟入学、直升、人工调剂分配等等。
孩子想进重点中学?“花头”更多。进“重点”前,先报名“占坑班”;为保住“占坑班”的位置,就得参加“班外培训”。从孩子三年级进入“占坑班”到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有的家长四年中的实际花费超过10万元;有些孩子读“占坑班”的费用甚至占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
整理完北京“小升初”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沉重。
由杨东平牵头、主持,首都教育学者与媒体记者历时数月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完整披露了京城及其他地区“小升初”的种种内幕,以及勾连于“小升初”升学机制之上的巨大利益链条。
北京作为首都,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小升初”竞争自然格外激烈;也正因如此,北京的“小升初”几乎浓缩了全国各地的种种升学途径。
本报记者 王乐
“小升初”渠道:怎一个“乱”字了得
今年北京市出台的“小升初”政策,再次强调“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京城“小升初”择校渠道多达10余种。最让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的,是“占坑班”与“点招”。
■所谓“占坑班”,是指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比如,北京人大附中“华罗庚数学学校”即最早举办、且最有影响力的面向小学生的课外培训机构,后更名为“仁华学校”。
世间本无“占坑班”。起源于1998年的占坑班,缘于其时“小升初”由统一考试改为“电脑派位”。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薄弱学校就读,而重点学校为争优秀生源也不愿接收“电脑派位生”,进而出现了以奥数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由它们充当替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功能。
目前,京城各大名校都有自己对口的培训学校。所谓“占坑”,即先进入这类学校就读,将来才有可能被“点招”进入对应的名校。
北京市重点学校具有“点招”资格的,有北大附中(约60人)、101中学(约60人)、十一学校(约200人)、北京四中(约150人)、三帆中学(约200人)等。全市点招人数约1700人至1800人。以海淀区为例,去年7所名校对应的“占坑班”有106个,按每班50人计,“占坑”人数超过5000人,但最后实际“点招”人数为560人,仅占10%左右——也就是说,约九成孩子在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后,无法进入名校大门。
■推优和特长生是另两种特别的“小升初”方式。推优又称推荐派位,是北京各区县确认的重大入学政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中学的机会。但由这一选拔机制挑选出来的学生里,优势阶层学生占据一定比例。
优质学校名额的分配,类似于保送制度。每个小学会分配到几个至几十个名额,学生按成绩“排队”,入围学生被推荐到优质学校。各区推优生标准大同小异,以去年西城区标准为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参考三好生等荣誉称号,顺序为市区十佳少年、市区红领巾奖章、市三好、三年连续区三好、两年区三好,依此类推;二是看五年级第二学期和六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全区统一监控成绩总分在540分以上(含)。今年,海淀区“小升初”推优按“打分排队”原则,五年级统测成绩占70分、各类荣誉称号20分、文艺体育特长奖项8分、班干部2分。部分监测成绩获“A”才能计分,各种获奖称号都有明确要求。
“小升初”推优一般在一定学区内进行,但部分重点中学不受学区约束,可在全区范围内招收推优学生。有这种“特权”的学校包括人大附中、101中学、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理工大附中、交大附中等。
特长生是北京市“小升初”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全市“小升初”特长生测试时间统一安排在5月21日、22日两天举行,考生最多可报考2至3所学校,被录取后不能再选择其它入学方式。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三类。今年,海淀区特长生招生计划共2147人,其中体育特长生567人,科技特长生501人,艺术特长生1079人,占招生总数1.9万人的11%。西城区有31所中学招收677名文艺、科技特长生,24所中学招收239名体育特长生,共计916人,约占招生总数8000人的12%。
“在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以高级()和管理人员、企业家、高级专业人员、新富人群等为主的优势社会阶层,对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强烈的动机,倾向于运用特权、寻租等超常规的方式享受优质教育机会,将其社会资本、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调研报告指出,这集中表现在了“共建生”与“条子生”等超常规入学方式上。
■“共建生”,是指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从而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堪为典型的“以权择校”。调研报告披露,共建生隐秘性很强,信息完全不透明。北京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朝阳区等均有“共建生”政策,但招生比例从未对外公布。
■“条子生”即所谓“后门生”,家长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孩子获得重点学校入学机会,这堪为“小升初”过程中最不公平的方式。北京各区每年都会在几所重点学校给“条子生”预名留额。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一些重点学校的“条子生”,占当年招生人数的8%至10%左右。
■“电脑派位”,原本是所有“小升初”渠道中,被认为最体现入学公平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学区划片、以电脑随机摇号方式分配学位。但是,此次调研报告显示,自1998年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采取学生以“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后3年,电脑派位遭受广泛质疑,甚至还连带出现了以下怪象:很多薄弱学校“一开学班里少了一半人”;越是大牌的学校,派位比例越小;处于中间层的普通学校,实际承担了大部分电脑派位的学生。
去年,东城区两所名校的派位生比例仅为6%,171中学和东直门中学为30%,55中和166中学的比例为50%。今年,往年不收派位生的西城区7所名校(四中、八中、实验中学、三帆中学、13中分校、西城外国语学校和月坛中学)首次招收10%左右的派位生。这7所学校招生规模大致在8个班左右,如按每班40人计算,每所学校约接收派位生32人。
经披露,包括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在内的不少名校,甚至明确拒绝接收电脑派位生。
“占坑班”,坑苦了多少孩子
在坊间,“占坑班”被细分成了“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为扩大被重点中学录取的几率,一个孩子往往同时要占上好几个“坑”。
北京“小升初”政策,直接出产着两种“衍生品”:奥数竞赛与校外培训。名校“占坑班”重视奥数成绩,推优生、特长生对某些竞赛成绩的需求,使这两者与“小升初”的混乱局面形成了互动。
自1998年起,具有官方背景的“迎春杯”数学竞赛就渐次成为进入北京各重点中学的“通行证”。此后,又出现了清华附中“同方杯”、北大附中“资源杯”、“圆明杯”、“成达杯”等杯赛。这些杯赛无一例外地比拼奥数,导致各种奥数补习班应运而生。
2005年初,“迎春杯”出现4万人报名参赛的爆棚场面,北京市教委曾叫停“迎春杯”及其他科目的竞赛和培训。可杯赛市场背后蕴涵的巨大商机和利益,还是让各类被禁赛事发展得越发红火,连带的培训也如火如荼。
各大培训学校与重点中学“占坑班”都将奥数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但这个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其实,很多家长支付了高昂的学费,孩子投入了大量时间,但最终未能“购买”到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坊间,“占坑班”又被细分成“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等不同类型。
所谓“金坑”,就是与顶尖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若不上该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银坑”学校的知名度、录取力度次之。“土坑”指的是一般重点学校的培训班,而“粪坑”则是与重点中学升学、录取没什么关系、需要提防的陷阱。“小升初”家长最关心的是“金坑”和“银坑”,为扩大被重点中学录取的几率,往往让孩子同时占上好几个“坑”。
人大附中的“占坑班”被称为仁华学校,清华附中的“占坑班”是水木龙华培训学校,101中学对应101培训部,北京四中对应四中网校、四中培训部……这些“坑班”与重点学校的联系,从网上公开宣传中一目了然。
“仁华学校每年重新考试,重新排名,综合评价,优胜劣汰,体现较好的竞争机制……每年重新考试分班、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很多前几班的学生为保住位置,都会在外面再报班,学奥数。”“西城区教育培训学校组织的培训班从三年级起办,跟西城各小学有交流合作,并为实验中学、35中、北京八中、三帆中学这4所中学培训班提供生源,其形式和性质类似于海淀区人大附中办的仁华学校……六年级上课的都是实验中学的老师”。
除此之外,北大附中对应的北大附小、为明学校,北师大附中对应的老教协(北礼士路一小),北京八中对应的八中培训部,首师大附中对应的师达培训部等,均被家长们喻为“金坑”。
“占坑班”以课程难度大与培训费用高著称。从孩子三年级进入“占坑班”算起,到六年级面临“小升初”,不少家长四年间的实际花费超过10万元。
在水木龙华培训学校,奥数班暑期课程进度,第一讲到第十讲的内容涵盖数论、代数式初步、应用题、圆与扇形、计数问题、概率等专题。具体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认识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及应用、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求解方法,以及圆与扇形图形面积、排列组合等等。
在另一个名校“占坑班”,小学生五年级英语以《新概念第二册》为载体,要求对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过去完成时、间接引语、条件句、情态动词must、can、may、动名词、介词等8种语法项目作深入训练,对重点词汇扩充学习……
无庸多言,上述涉及的数学和英语学科知识点,已远远超过了小学阶段的课程要求。
家长为让孩子上“占坑班”,个个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次调查显示,90%以上“占坑班”学生家长,每年花费在8000元以上。多数“占坑”学生都会选择2至3个“坑”,且“占坑班”费用仅是“小升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因为,为保证在“占坑班”顺利晋级,不少学生还要继续参加以高思、学而思、巨人等为首的众多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以及家长的单独“攒班”(根据孩子学习需要,由家长自行聘请教师授课)。每一门课程费用,每学期约2000元至3000元。如果语、数、英都上,每年花费逾3万元。
在“小升初”评价中,数学所占比重最大,不少家长会让孩子上3至5个数学班(含家长攒班),这样还得增加2万元以上费用。据估算,多数学生的课外培训费用达每年3至5万元,多的高达6至8万元,这还不包括交通费、在外就餐费、家长陪同接送等人力成本。从三年级孩子进入“占坑班”起,到六年级面临“小升初”,一些家长四年间的实际花费超过10万元。而根据2010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73元,按一家三口人计算,一个孩子就读“占坑班”的费用,约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相关链接】沪上家长蜂拥民办初中
相比北京的“小升初”竞争,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各有其不同特点。在上海,孩子“小升初”竞争的热门初中,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
上海从1996年起实行初高中分离、部分原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改制成为民办初中。按说,这比较接近“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理念,但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棘手难题,主要表现为如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民办学校是否允许考试等。
据统计,沪上每年“小升初”学生约12万人,知名初中招生人数在3万左右。“小升初”的热门学校集中在大约9所中学。上外附中、上海市北初级中学、上海实验学校、徐汇中学等为一流的公办初级中学;华育中学、兰生复旦中学、张江集团学校、世界外国语学校、西南位育中学为民办学校。
上海公办学校主要以电脑派位方式招生,由学校控制的自主招生名额主要来自特长生和小学推优。区县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不得大于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
民办学校不按照电脑派位接受地段生,它的招生途径大致如下:一是与小学合作,由小学直接推荐到相应中学,此类名额较少;二是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培训和面试选拔,即社会上所称的“小五班”,一般情况下录取率保持在10%至20%;三是“自主招生”,大多数生源主要通过全市自主招生完成。
据报告调查,目前上海约三成小学生在学奥数,奥数证书依然是进名校最重要的砝码。但由于培训办班渠道繁多,含金量下降,证书不再是升学惟一参考。
在上海,“小五班”是近几年出现的应对“小升初”的特殊培训班,通常在小学四年级升入五年级的暑期开办。到次年4月初,名牌初中选拔性考试之前结束。由于它宣称与名牌初中有“暧昧”关系,进而受到家长追捧。在此背景下,“小四班”也红火启动。
虽然教育部在2010年底已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但不少地方中小学的择校费不降反升。收取赞助费在一些城市甚至合法化并“明码标价”。作为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上海等地严格禁止收费,因而还没有出现大规模公然收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