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连续追踪报道男孩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专家认为,男孩教育的“困境”,其实折射的是孩子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当前标准化教育的挑战,推广“扬长”教育理念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票否决”制造 “差生”
上理工附小校长丁利民认为,老师在考评孩子时,常常因为某一项缺点就对孩子进行“一票否决”。如男孩相对调皮好动,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少老师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这一项,就剥夺了孩子综合评优、评选班干部甚至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其实,不守纪律与当班干部、课外活动等并无必然联系。很多爱动的孩子乐于探索,在课外活动方面拥有特长;不少爱动的孩子聪明,能想出很多金点子管理同学。因其一短而无视其所长,孩子结果真变成了一无所长的差生。”
丁利民建议,高明的老师可以调动调皮的男孩管理班级,帮他自律;或者发掘孩子在科技、体育等其他方面的特长,激励孩子上进。“每个学校都有类似成功的案例,通过扬长引导,将一些皮大王变成了好孩子。”
考评体系考虑多种专长
不少校长还提出,男生学业成绩相对落后,很大程度上源于过高的课业要求与过重的负担。因此,应通过整体减负,解放时空助其扬长发展,帮助男孩“增值”。
阳浦小学董事长张治认为,一年级课程要求如果“低幼化”,孩子学起来很愉快,无论男孩女孩5岁上学也无妨;但目前一年级语文识字量、数学计算技能要求较高,晚熟的男生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造成“一起步就落后”的状况。“总体上减负,可以避免整体上的学业水平优劣分化。”
而且,当前中高考按总分录取的模式,最短的“短板”决定了学生的出路。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认为,为了“避短”,男生势必要在不擅长的领域付出更多努力,应试过程中做很多“无用功”。她建议变“补短”为“扬长”,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并凭借各自专长成才。“如果更多高校将学生的多种专长纳入考评体系,那么男孩的多种潜质就可以得到更好发展。”
探索“男女均衡”的课程体系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在 《男孩教育缺什么》一书中提出,男孩女孩在思维方式、学科专长、遵守纪律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应当正视这种差异,因性定教建设男女均衡的课程体系。”
他建议,教育工作者首先应科学解读目前的考核体制和育人目标,“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并非强求每个人各方面素养齐头并进,而是鼓励孩子各展所长,在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中小学的体育课为例,目前上海中小学体育课多按班级组织教学,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学生上着同样的体育课内容。但明年开始,本市高中体育课有望打破年级、班级限制,按照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体育教学。纪明泽说:“如果要求全体学生打篮球,那肯定男生占优;如果全学健美操,女生则会占优。但如果男孩女孩各按专长分别选择篮球和健美操,结果是双方同步均衡发展。只有建立起类似的多元选择、扬长发展的课程体系,男女发展才能最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