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铭说起儿子张继科的时候,语气中的自豪是难以言喻的。想起这么多年来那些让儿子站在球台边的日子,张传铭有点想为自己喝彩。“我爸爸让我打球的。”在被外媒问到为什么打乒乓球时,张继科脱口而出,这是一种站在世界之巅表达感谢的方式。
成长经历
“我的儿子不会撒娇,但是从小自理能力强,做事特别有主心骨。”
——母亲徐锡英
“我给他讲八个字的人生,他记在心里了,那八个字是‘喜怒哀乐忧愁烦恼’,我告诉他‘喜乐’二字仅仅占了这八个字的四分之一。”
——父亲张传铭
张继科童年萌照练球那年,他4岁零17天
“张指导,今天结束了吗?”一个孩子过来问少儿乒乓教练张传铭,他点了点头。孩子们解散后,他点着一根烟,在一旁的会议室兼休息室静坐一会儿。这是他最喜欢待的地方之一,因为周围满满的两面墙,都是金灿灿的奖杯。“看见没有,2001年左右的这些不少都是继科拿的。”
张传铭说,他记得很清楚,儿子是1992年3月5日那天上台练习乒乓球的。“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天是毛主席给雷锋题词的纪念日。”他说,当时他还在济南军区文工团,每到题词纪念日,部队里就一片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张传铭掐指算了算,那一天,张继科4岁零17天。
热爱乒乓球的张传铭在家里置备了一张球桌,但并不是小孩专用的。够不着怎么办?想办法。“我当时就在球桌的四周垫了木板,每一个边都宽出来40厘米。”他边比划边说。
如果说真正接触乒乓球,张继科起步更早。张传铭说,儿子大约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吊球。吊球的意思就是,在天花板上栓一跟线,吊一个乒乓球,这样,小孩子就可以拿球拍不断击打这个球,这个被线栓着的球就不断地在拍子和墙壁之间往返。今天看来,张传铭对于儿子的训练,一直就是奔着世界冠军来的。
继科成长组图10岁那年,他打败了老爸
决定了让儿子走乒乓球这条路之后,张传铭开始了自己宏伟的训练计划。他在儿子的身上花费的心血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为了训练儿子,张传铭花样儿很多,每天晚上蛙跳、单腿跳、交叉步、并步、跨跳。“要是完成不了训练计划、没有让我满意,我肯定要给他补课、加时,做身体训练、蹦楼梯,还有我骑摩托车,他要跑到我前面去。”这些训练,不仅造就了张继科一身健美的肌肉,也造就了青岛小伙钢铁般的意志。连张继科的母亲徐锡英都说:“我的儿子不会撒娇,从小自理能力强,做事特别有主心骨。”
张传铭说,他记得,第一次被儿子打败是在张继科10岁那年,“他说,爸爸,我肯定能赢你。”结果身为教练的张传铭真的败下阵来。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失败,谁都愿意看到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超越自己,当然了,如果这个学生是自己的儿子,那就更好。张传铭说,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跟儿子打球了。“肯定打不过他了。”
此后张继科的路,都是按照父亲的规划延伸的。2000年,张继科进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2002年3月进入国家二队,并在朝鲜公开赛拿到团体冠军;2003年1月进入国家一队。在次年的2004年,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的张继科夺得了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团体冠军。张传铭每天都在等待更好的消息传来。
长大后的张继科遇到挫折,曾想过要放弃
自从儿子进入专业队开始,张传铭跟他接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短信。2010年,张继科在队内对抗赛中战胜马龙,获得出征莫斯科世乒赛的机会,在与马龙的决战前,张传铭给他发短信,“我告诉他,要赢得比赛需要做到三点:一,思想和肌体调动要快;二,场上应变要快;三,心理调整要快。”锦囊妙计奏效,张继科从莫斯科开始了自己的火箭之旅。
在张传铭书房的抽屉里,有一摞发黄了的稿纸,这是一本长达26万字的成长笔记。“从他出生就开始写,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他的成长。”张传铭说,成长笔记在2004年戛然而止了。那一年,进入国家队不久的张继科因违反队规被调整回省队,伤心的张传铭中断了自己这个近20年的习惯。
回到家的张继科说:“我不打了。”张传铭告诉他:“不打可以,如果你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发展到进入国家最高荣誉殿堂这个程度,我就支持你。给你一晚上考虑,明天告诉我结果。”
第二天,张继科推门出来:“我打。” 随后,张继科开始了在鲁能俱乐部长达两年的炼狱生活。他的好朋友潘罡曾经透露,那段时间张继科练得很苦,别人下班后,他还要加班加点。
2008年的那个全国冠军,帮助张继科回到了国家队。张传铭说,当儿子决定还要打球时,他就给儿子定了目标,“你打可以,我要给你设定个三部曲。首先,你要打回国家队;第二,你要打进主力阵容;第三,你要让教练用你。目前看,这几步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