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了十几天,不少家长就“头疼”了十几天——工作繁忙该如何安排孩子?近来记者调查发现,暑期中绝大多数的小学生要么被安排上各种培训班,要么被“圈养”在家,这使得他们陷入暑期“同伴缺失”当中。在50名受访孩子中,39个表示自己的假期“没玩伴”。专家认为,孩子同伴关系缺失不利心理发育。
上培训班或“宅”在家
暑期以来,家住西岗区高尔基路附近的市民刘女士给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报了英语、羽毛球等多个培训班,力求做到“填满”孩子的时间。“其实我也不想强迫孩子,但我们两口子都是上班族,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如果让儿子一个人在家,他就成天上网玩游戏。”刘女士认为,这样做多少能让孩子学点东西,还能让自己放心。
今年10岁的小杰则是另一番情况:虽然不用上培训班,但每天都被父母反锁在家里,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成天在家呆着都要闷死了。”小杰苦恼地说。记者连续几天采访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都逃不出这两种情况。
一“忙”一“闲”让孩子喊“孤单”
上述这一“忙”一“闲”,正是很多孩子找不到玩伴的重要原因。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0名各年级小学生中,39名表示自己在假期里没有玩伴儿。今年上四年级的小飞说:“放假前我们很多同学都计划假期一起出去玩,还准备了爬山等活动,可到现在也没聚上,总有人要上课。”他说,自己觉得“放假挺孤单的”。
此外,城市高层住宅邻里之间不相往来的情形,也让不少孩子在假期里陷入“同伴缺失”的状态。很多孩子因为缺少同伴而觉得孤独、无聊,一些学生甚至对假期由最初的期盼变为厌烦。
“同伴缺失”易引发孤独感
对此,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刘进伟说,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孩子的“同伴关系”,其为孩子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学习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这是再好的玩具、再多的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而‘同伴关系’缺失所产生的孤独感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格。”他建议,家长应想办法多让孩子走出去,和同伴们在一起玩耍,如参加社区等组织的暑期儿童活动、到同学家“串门”等等,以满足孩子假期正常的交往需求,对养成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处事能力有好处。记者 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