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汽车新型能源、汽车构造、汽车装备生产线……你能想象这些复杂的概念进入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堂吗?昨天,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公开课上,老师就上了一节“汽车课”,带领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触摸抽象的汽车概念。
游小开设《汽车》校本课程
游府西街小学曾对本校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里有私家车的学生占了70%。有的家长不赞同让孩子过多了解关于汽车的话题,担心孩子们攀比谁家的汽车高级,谁家的是名牌。
可游小的老师不仅没有回避汽车话题,还形成了一门校本课程。翻开这本叫《汽车》的学生用书,其中涉及的概念很多,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种类、现代汽车生活、汽车设计师、交通警察、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等。其中也有“汽车品牌”。
这么多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小学生理解呢?在公开课上,李忞老师展示了她是如何让孩子理解“乘客”的。
在上《乘客》这节课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独立去乘公共汽车,获得乘车经验。课堂上,教师又另外假设了一个事件情境:正月十五乘车去夫子庙观花灯。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想象元宵节自己乘车的全过程:选择乘车站台、线路、上车、下车等。在模拟当乘客的环节,孩子们有的说“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有的表示要主动给老人让座,有的说上车时不能挤、最好排队上车……
李忞老师告诉记者:这表示学生关于乘车的原有经验得到全面化和改造,对乘客内涵形成了全新的认识。
记者看到,在“汽车品牌”这一章节,除了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品牌标识,还延伸到了汽车品牌产生的历史,让学生深入思考:被中国的汽车企业收购的外国知名品牌,还是外国品牌吗?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是走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发展之路,还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有体验,抽象概念也容易理解
为什么游小要开设《汽车》课?据介绍,正是因为该校家里有汽车的学生比较多,大家对“汽车”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才会有继续探索、了解汽车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类似的课程,其他学校也在开,比如致远外国语小学开设的《手》系列课程、小西湖小学开设的《家》系列课程、江宁实验小学开设的《钱》系列课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入手,进行发散性的拓展,让孩子形成更加丰富的概念体系。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式,也是南京的独创,我们把它叫做‘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谷力介绍。
谷力说:“现在的小学、初中,都是分科教学,语文只管语文,数学只管数学,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容易一下子把这些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往往很多孩子一学期下来头脑空空。”
而在“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往往设计一个主题事件,让孩子亲身体验、感受,经过经验的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都被赋予了独立完成事件的任务。比如《湖里的动物》一课中,学生都成为入湖探寻的主角,一条游入湖中的小金鱼;在《明清故居》一课中,学生都成了导游……
100所学校试点这项课程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近100所小学即将陆续开始试点这样的课程,试点教材内容包括了“手机”、“汽车”、“家”、“钱”、“房”、“猪”等。
在致远外国语小学的《手》课程中,介绍了“手”的形状、构成、功能,引申到同一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指纹在古今中外的用途、手指的健康信号等等。这些知识,都是现存课本中所没有的。
在南京市教科所主持的学习力提升实验项目中,谷力曾主持试点开展以“手机”为主题的课程。
寒假一共7天,每天5节课,上课内容全跟手机相关。学生越学越兴奋,最后一节课由谷力来上,“学生跟我在一起竟然探讨无线电知识,信息科学,我就感到很惊讶,小学一年级学生有这么强的思维能力。”
“可以设想,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至少可以学完12门以上系统的综合课程,其整体综合素质将得到多么大的提升!”谷力对此充满了憧憬和信心。
不过,南京市教育局暂时不会用这些教材来替代传统课本,而主要是作为补充教材试点。(记者 郝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