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升学周刊刊登了“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热议,习惯培养比学科学习更重要”一文后,在家长中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在叫好的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想法,担心遵照指南孩子可能会在幼升小中“吃亏”。
疑惑:5-6岁会10以内的加减法就够了吗
前晚19:50分,制造局路上的一家培训机构门口,朱萍(化名)等着接幼儿园大班的女儿放学,女儿明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从新学期开始,朱萍为女儿报了数学、拼音、看图说话、英文等四个学科性质的辅导班。不仅如此,她每晚还要陪读一个多小时,盯着女儿做数学题,抄写英文单词等,提前过起了“小学生活”。
看完教育部网站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朱萍也开始反思,《指南》内容非常好,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人际交往等,“这也在引导家长,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掌握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培养相应的学习习惯,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朱萍说,或许这些能力的培养比上多少辅导班更为重要些,也是家长在盲目赶场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不过,朱萍担心的是,如果完全按照指南上来操作的话,孩子有可能在幼升小择校中“吃亏”。就拿数学认知这一点来举例,指南里写明“5-6岁的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
“只会10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应付小学的测试?这未免也太‘小儿科’了点。 ”朱萍说,自己打算明年让孩子去考一所知名民办小学,听说入学测试中已经出现三个数连加的混合运算了,这让朱萍不敢掉以轻心,从大班开始,她每晚都给孩子布置一些算术题提前训练起来。
家长呼吁:指南最好再出一本“小学版”
朱萍前几天还参加了一个幼小衔接讲座,发现幼儿园和小学对孩子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有些幼儿园老师说,在上小学前会20以内的加减法就绰绰有余了,但进入小学后要求就不一样了,“这位小学老师说,小学可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20道计算题,虽然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但前面80题是基础题,后面40题就开始拔高难度,需要动脑筋完成的,有些复杂,要拐几个弯的。 ”朱萍说,老师说每个小朋友的水平都不一样,需要出些难题拉开差距。
除了数学外,朱萍还以英语举例,在幼儿园只要求会对话不要求会拼写,但是不会写如何应付一些名牌小学的测试?在语文方面,按照一年级的大纲要求,可能只需要认识一句话的三个字就好了,但经过一些老师加工,就变成了要求学生认识这句话所有的汉字,甚至还要会写,会组词。
这样的现实让朱萍这一群家长无法不焦虑,“习惯、自理能力、孩子的身心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学前的知识准备也不可偏废,否则孩子上小学后很可能跟不上,不适应。 ”朱萍也呼吁说,这本《指南》最好也出一本小学版,否则光幼儿园有指南,但到了小学,又完全不能衔接,孩子跟不上小学拔高的难度和加快的进度,那么,这本指南也就失去了实际操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