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让我们关心一下孩子书包里的零食。2012年5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从北京、广州、重庆、武汉、吉林、拉萨、宁波、江苏盐城、丽江、呼和浩特、湖北嘉鱼、宁夏固原等12个城市和农村共12所小学门口,随机购买了133份小学生喜爱的小零食,制作一份全国小学生书包里的食品安全报告,揭示出书包里的明忧隐患。(6月1日《南方周末》)
在这份“食品安全报告”中,近1/4的小食品没有生产日期或已过保质期,近1/4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存在各种问题。添加剂数量繁多,一半以上的小食品使用了5种以上的添加剂,最多者添加剂达到了15种。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就该好好呵护,可是不良商家的魔爪却早已伸向了这些可爱无辜的孩子。据公开报道,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姜微波教授曾就北京市食品安全办2008年1—7月食品抽检情况研究发现,150多个安全指标中,不合格产品超过七成是小零食。这样的统计结果怎能不让人寒心!我们必须筑起坚固的防御线,保护好孩子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
家长是第一道防御线。众所周知,中国家长的标签之一就是“溺爱”,孩子们抵抗不了“美味”小零食的诱惑,便想着法撒着娇地让家长买,父母见了孩子怕是就忘了怎么说不了,却不知,这才是在做对不起孩子的事。因此,中国家长必须学会对孩子说“不”!并且,对孩子从小灌输饮食健康的观念,从自身提高对不健康食品的认识。即使要买,家长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购买要注意:应当购买“QS”标志、厂址、厂名等标识齐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注清晰的儿童食品,以免孩子“病从口入”。
学校便是第二道防御线。除了父母,儿童在学校里、在老师身边的时间是最多的,学校的教育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不仅要教书育人,学生身体健康也是学校该认真管理呵护的,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应对繁重的学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汲取中。老师们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作用,告诫儿童注意饮食卫生,不可贪图“口舌之快”,而忘了潜藏的危险。
政府部门,尤其是食品监管部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御线。儿童所购买的不健康零食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购得,而这些小摊贩是什么人?是一些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只能靠挣学生的钱的人,他们没有正规职业,大都以此谋生。所以,政府部门要做好就业这一块,增加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培训,有了其他足够谋生的职业,笔者猜想这些商家也不会继续昧着良心“荼毒”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了。
另一方面,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这些小摊贩屡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在每年“六一、315”等节日时,搞那么一两次抽检。那些昧心厂家天天在生产,儿童及家长天天在消费,偶尔抽检之下,必然有很多“漏网之鱼”,难以完全保证儿童食品的食用安全,必须做好问责制度的完善。
最后,也请那些不良厂家们将心比心,若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下那些含亚硝酸盐,用聚氯乙烯薄膜包装的零食,不知他们要做何感想?在做的时候还会不会那么肆无忌惮?请为自己的孩子、天下所有的无辜孩子积点德造点福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最需要全社会呵护的弱势群体,让良心和法律共同成为商家头上的“紧箍咒”。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文明程度的标志,考验着社会良心,别让孩子书包里的零食成了“不定时炸弹”。
[稿源:红网]
[作者:沈琰琳]
[编辑:司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