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脚踏三条船”,身边的校园恋情多以分手告终,这让研二女生思奇(化名)无法相信爱情,决定远离红尘。近日,在母亲张女士的陪同下,25岁的思奇来到黑龙江心理咨询师协会,向专家讲述了她的故事。
女研究生: 曾经的男友让我恶心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认识过一个男生,每次见面,他都对我毫不关心,连吃顿四十多块钱的烤串都要AA。每次看我,他那眼神儿都色迷迷的,让我恶心,没多久我们就分手了。大学期间,我看着身边的校园恋人纷纷分手,觉得一个人没什么不好。久而久之,每当和男生接触,我就厌恶,甚至说话结巴、四肢紧张。上了研二后,妈妈总催我找男朋友,多次安排相亲。”思奇说。
在母亲和好友的劝说下,思奇开始在朋友、同学中选男友,“智明是我的研究生死党,为人仗义,很会照顾人,我向他表白后,我们开始了交往。”和许多大学生恋人一样,占座、抄笔记、打饭……一段时间,思奇曾认为智明就是她的终身伴侣。“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同学说他在别的学校还有两个女朋友,我就彻底绝望了。”思奇说。
单亲妈妈:男的没有好人
“我真应该坚持自己的看法,男的没有好人,我不能让他们在我眼前彻底消失,只能远离他们,所以我决定出家。”听到思奇的这番话,她的母亲张女士后悔地说:“这都怪我。”
原来,张女士是单亲妈妈,从小就教育思奇“男的不可信”,一定要选一个靠得住的人做伴侣,可没意识到女儿在异性交往方面的能力为零,“我对她的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让她好好找对象,却没和她说清楚应该怎样找。现在她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说话,不吃饭,还说想出家,急死我了。”
心理专家:多参加社团活动 多与人沟通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医学博士张瑞生坦言,思奇这是异性社交恐惧症,内心深处排斥跟异性或陌生人相处,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在陌生环境同陌生异性接触时,不自在感极为严重。针对这样的人,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疗法。
首先,从家庭结构系统入手。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婚姻态度、性道德是关键。张女士应从小给思奇建立家庭理念,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道德理念。
其次,要分析父女关系是否恰当。要从心理上端正看待异性家族成员的态度,女孩不要和父亲太亲昵、太疏远,因为女孩对异性的认知,往往是从父亲开始的。
第三,和异性的接触可以循序渐进。先通过参加群体活动开始,男女混合的社交氛围容易帮助克服社交中产生的不自在感。思奇应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多与人沟通。(见习记者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