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前途出国南京分公司英国业务部经理严菲菲接受采访。
主持人: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我们现在很高兴为大家请到了新东方前途出国南京分公司英国业务部经理严菲菲女士,欢迎您。首先想请问严老师,您高中就赴英国 () ,曾经收到包括牛津、剑桥等在内的许多名校的录取,并最终获得了剑桥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您觉得是不是直接去国外读高中、读大学获得名校录取的几率更大?
严菲菲: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是分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人群来说。首先是看横向比与竖向比。我出国是2002年的时候,至今也有十年了。那个时候可能出国的人不多,那个时候录取名校来说,可能竞争对手少一些。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相对容易一些。大家从横向来看,同一年代,可能你在国外,比如说本科的学位是怎么样去申请英国的研究生,或者在英国拿到本科学位去申请研究生,可能各有利弊。比如说我们在本科、高中是在英国读的,这个时候可能不需要成绩,、()是避免的,我们就不需要再准备。可能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讲,就要准备雅思、托福去考,有的时候考很多次考不够,有的是听、说、读、写单项不够,或者是总分差一点,这都有可能。对于我们来讲就会少准备一份东西。
难易度来讲还是看个人,比如说在英国你想要进入到名校,因为大家的名校的定义是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等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名校在录取的时候,一定要一等一的学位,在中国要拿到70分以上,你必须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递交申请。这个时候能够拿到70分以上的学生,100号人里面会出2个,这个在我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因为在国外的大学大家有一个概念“宽进严出”,其实我考进去比出来更容易一些。我们想出来要费很多劲。不像中国的同学,我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他们最辛苦的是在高三,考进去就很容易毕业了。
所以说是不是在高中时期就出国更容易拿到名校的录取、更容易从名校毕业。我个人看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其他的因素。有的孩子可能适应在没有家长的管教情况下,自觉地学习,拿到顶级的成绩进入名校。有的孩子可能更适合看管的情况下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分情况而论。
主持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们知道牛津、剑桥也是中国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当拿到如此多的名校offer时,您是怎样取舍的?您认为学生怎样找到最适合、最匹配自己的学校?您觉得中国的学习申请海外名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严菲菲:我个人首先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我进名校根本是偶然的,也并没有抱着一个必胜的心态。我当时记得非常清楚,我出国的时候比较早,还未成年,那个时候高中读了一半出去的,接着读英国的高中。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你可以选两年也可以选一年,两年你进名校的希望更大,当然我是上到本科。如果读一年进名校的希望比较渺茫。因为学习内容相对少一些。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我选择了一年,所以当时其实我并不是在剑桥读的本科,我当时在伯明翰大学读的本科,当时高中比较小规模的私立学校,在英国是比较流行的。我在高中私立学校拿到全校第一的成绩,进入伯明翰。我记得非常清楚,2003年进的大学本科,当时伯明翰排全英第九名,也是那个学校能够送过去的最好的学校了,我们历史上录取最好的一个学校。我们进入伯明翰大学以后非常努力去学习,我并没有一上来就要去名校,我父母对我也没有任何要求。他们认为你可以多学一些东西,多了解一下世界、了解人脉就可以了。
但是比较偶然,我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老师开始找我谈话,建议我去申请这样的顶级名校。所以在快毕业的时候,我同时申请英国前六名的大学,基本全部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中一所院校建议我换专业。我当时读的是经济,申请帝国理工是金融,如果是换计量经济学就给我通知书,建议我不要读金融。六所都是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最后选择了剑桥,剑桥知名度比较高。现在看排名,英国是排第一,而且我高中的时候私立学校就在剑桥这个城市,我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去认识路、朋友,可以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原来的感觉。所以当时就选择了剑桥。
主持人:您英国接受了近十年的教育,请问您是依靠奖学金还是自费完成的学业?从高中到硕士,选择留学英国数年时间学费不菲,如果完全靠自费,您觉得比投资是否值得?您是学经济学的,那么从经济学的教育,您认为该怎么计算留学的投入和回报呢?是不是毕业后得到一份好工作,年薪达到多少万,才算是教育投资成功?
严菲菲:如果说家里情况原因也好,还是个人原因也好,如果想申请奖学金,我建议去别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因为在英国博士之前的教育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奖学金的。因为它也是属于基础教育,不属于开发、研发的学位。读到的博士是属于研究类的才有资格申请奖学金,在本科阶段和高中阶段几乎是没有奖学金的。我做这个行业行四年了,很少有学生申请到奖学金。也许有,但是很少。最多一千镑、两千镑,人民币一万、两万,跟巨额学费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一毛。而且申请这些奖学金要有很复杂的手续,而且往往也是集中在考试最忙的时期。
当时我本科肯定是没有奖学金。所以在本科阶段我一直是前三名左右,所以我没有拿过奖学金,申请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有两千镑的机会,但是你要写很多小论文的东西,也是在我最后一年繁忙的考试中,最后家长说,算了不用为这个奔波。还有一些是被大型公司买断的,毕业以后必须为它工作五年,它帮你出全额学费。这样的情况下,我问了很多同学,他们的意见都不愿意被人买断。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从这样的名校毕业并不是追求利益的,有时候追求自己的兴趣,所以我当时也没有申请奖学金,我是靠自费入学,所以我觉得这笔投资还是蛮值得的呢,就目前来看。
主持人:您是学经济学的,能不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教我们的学生家长如何计算教育的投入跟回报,及我们想了解在毕业后很多人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月薪多少万,算是教育投入的成功,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严菲菲: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就要有回报。既然是投资总是有风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适合留学,并不是每个人适合巨额投资,也不是说留学回来等于高薪、高职位,这是错误的概念。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生是不是能够出国,家长的考虑很多。首先能不能适应国外的环境。看家长追求什么,如果是抱着必胜的心态,是找高薪、高职位的,恨不得一下子进入管理层,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学历可能没有工作经历重要,学历只是敲门砖。有一些家长他们也可能有个人的观点,有的是就追求上名校,有的是说我并不需要孩子能够把这笔钱赚回来,我希望他在过程中认识到更多,见识到更多,甚至能够结交更多的人脉。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可能接近成功。
今天那么多同事,有很多海归精英,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没有人一上来就踏入管理层。所以我个人认为,大家要把心态摆正,这样才能接近成功。就目前来看,无论从职位、收入上,至少我投资的还是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所以大家最好要有得失心态,追求的东西要在正确的路上。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主持人:其实您刚才说的也回答了我下一个问题,很多人觉得你是剑桥经济学的硕士,现在是在做留学规划师是不是算是“低就”了?您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个现象?你也说到了这些,能不能给未来的家长,给留学生在将来的就业道路上一些建议,应该怎么面对回国就业之路?或者是在国外的求学以后的职业之路?
严菲菲:因为我回国的时候,我毕业也快五年了,我做这个行业快四年。我回国的时候有更好的offer,就是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学的是经济和数学类的东西,所以我应该是进入投行的。我的同学从剑桥毕业的也是非常轻松就进入了投行。之前我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后来我想我们国内的金融行业并不是你有学力、能力就一定能够往上爬。我更希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我不大会去奉承或者是有一些比较黑暗的现象,我觉得留学行业非常简单,因为你和家长、学生打交道,你只要说出最合适的留学规划路程,学生和家长就一定会接受你。我认为“低就”首先要看是什么,你是说职位还是说体面。如果说留学规划也不是特别不体面的工作,从收入来看我的收入也不低。
如果说家长学生想知道留学回来是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怎么样就业?我觉得一定要摆正心态,我跟我的学生也经常说到一句话高学历不等于高收入也不等于“高就”。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想清楚,留学为了什么。回来以后要有平和的心态去发展。如果有的人一回来就想变成管理层,“海归”变“海带”是什么原因?不是找不到原因,只是低工作不干,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如果能从最底层做起,知道经验更重要一些,有了你的高学历作为敲门砖,然后进去以后再从最底层开始积累经验、人脉,慢慢你肯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所以我告诉家长和学生。
主持人:心态很重要。
严菲菲:一定要有平和的得失心态,不能太严重。
主持人:你也帮助很多学生实现了这个名校梦,您觉得名校更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学生在申请名校和进入名校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跟准备?
严菲菲:我强调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毕业比进名校更难。很多中国学生有一种观念,我高中毕业结束了,进入大学以后会很轻松。但是英国的大学宽进严出,其实考进剑桥、牛津这样的学生,从里面毕业的人并没有进去的人数多,每年都有淘汰。而且这些名校没有重修、复考的机会,都是一锤定音。我个人认为如果去国外留学,我可以不接近名校的方式慢慢努力,能够毕业,毕业才是我最大的目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扭转了很多人的概念。
严菲菲:你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要有能力毕业的学校。因为你出国留学以后学费不会再退给你。如果你没有办法毕业的话,因为我有很多同学,他们刚来的时候非常想进名校,谈了自己很多想法,我只要有一个名校的文凭就能够进入什么样的行业。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历背景,还是个人能力,都是不大适合进入名校,进去了也很难毕业。这个时候希望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我建议他去“双硕”的路程,比如说第一个研究生去一个合适自己的院校,并且能力上能够毕业的,这个时候再用第一个研究生的文凭去申请第二个研究生。这样的话你本科一些比较不是特别好的背景,比如说你不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这些可能被第一个研究生的成绩给覆盖的。
我也有很多学生成功地进入了世界顶级的院校,第一个院校读世界前五十,再从前五十跳到前五。这样的很多。包括“南大”的一本的,也有“南财”的二本的学生。所以还有很多学生可以走到这条路上。并不是我只有在高中时出国才能进入顶级名校,并不是这样子。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