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科学的基因检测可作为“因材施教”参考标尺
、奥数、作文班,琴、棋、书、画班,还有形体班、朗诵班、手工班等,眼下家长忙于报班、孩子忙于赶场,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日前,少儿基因测评机构落户上海,试图通过个人基因检测,及早发现孩子是不是那块“料”。专家表示,科学的基因检测可作为“因材施教”的参考标尺,天下三百六十行,“起跑线”可能有数十条,不能让孩子站错“起跑线”。
通过基因测评能力,靠谱吗?根据剑桥大学罗伯特 普罗明教授在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他们对遗传因素完全相同的数百位同卵双胞胎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人的各种成功要素中,先天遗传因素占32%到62%的比重。这表明,天赋基因不是万能的、绝对的,但对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秦义龙介绍,截至目前,关于基因位点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科学文献中可检索到的相关论文约有2000篇,人类已发现的天赋基因不胜枚举。其中一些基因位点可被统计学证明,比如有一种“ACTN3”基因与肌动蛋白有关,可提示人的爆发力强弱,有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职业运动员携带这一基因。
据介绍,基因检测早期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如今被用于非疾病领域,测的不是基因缺陷,而是基因特长。当然,某种先天能力并非与某段基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影响能力高下的往往是“多重基因”因素。在现有的少儿基因测评中,研究人员采用口腔黏膜细胞的DNA采样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提取出的基因样本,与学术期刊发表的各种天赋基因进行比对。如被测者带有与形状、空间、色彩、光线感知相关的基因位点,则被认为具备一定的绘画天赋。秦义龙认为,当前不少家长不根据孩子的个体特色,盲目报读课外班,一个孩子上多个班,显然缺乏科学依据。“让孩子站在每条起跑线上参与比赛,完全是种错误想法。每个孩子都应该站上只属于自己的起跑线。”记者 徐瑞哲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