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考”再度启幕。昨日,2013年中直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笔试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四川昨日共有21671人参考,15个考点全部设在成都,拼抢810个招录名额。成都晚报记者在考点现场看到,“90后”成为主力,架势则直逼()。此外,笔试《申论》的题目全部聚焦“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出现在了考题之中。
录取比例
21671人拼抢810个名额录取率3.7%
据了解,本次“国考”笔试的川内考点均设在成都,共设15个考点、853间考场,在四川省缴费确认参加考试的共有25236人。而据省人事考试中心统计,昨日参加笔试的实考人数为21671人,缺考3565人,缺考率14.13%,缺考率属正常情况。
根据统计,本次“国考”涉及四川的岗位有553个,共招录810人。据悉,报名人数最多的是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成都市金牛区国家税务局的基层分局科员,计划招录3人,报名人数达到1155人。竞争最激烈的职位为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成都市青羊区国家税务局的基层分局科员一职,报名人数879人,计划仅招录1人。
考场内外
家长: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翘首以盼
昨日上午9点,成都晚报记者在省人事人才考试测评基地考点看到,整个场面,堪比高考。
除了考生,陪考的“家长大军”涌现在大厅内,几张沙发已经被家长们全部占据,就连沙发后的台阶上都坐满了人,还有一些家长站在门外焦急等待。“今天家里大人一共来了7、8个,因为毕竟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次重要考试,全家都很重视。”一位考生家长说。
考生: “90”后成主力
记者注意到,由于从今年起,“90后”学生开始大规模从大学毕业,因此这个群体也成为了参加“国考”的主力人群。“我们考室30个人,一半以上都是和我一样的应届毕业生,感觉又回到了学校考试一样。”一位出生于1991年的考生告诉成都晚报记者。
大面积出现的“90后”青春风暴让一些其他考生也犯了难。30岁的刘小姐年纪不算大,但她很是忌惮“90后”毕业生们的考试能力。
“国考”考题
聚焦“文化建设”莫言入题
昨日上午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生普遍反映难度适中,但题量较大。“一共135道单选题,好多人都没有做完。”一名考生表示。
而下午的《申论》考试,一共给出了8段材料,全和“文化建设”这一话题有关,其中一段与今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而根据8段材料,考生们需要就5个问题展开论述。5道题中,考生小张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这道题。该题目题干的大意是:“假如你是某大型国企的行政助理,领导让你准备一篇发言材料,结果由于你的中文写作基础不牢,交上去的东西错漏很多;而让你担任某次大型会议的英文翻译,却又完成得非常出色。如何看待当前教育和工作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这道题应该说还是切中了一些当前、特别是我们这代人的现状。”小张说,这样的情况在自己入职后完全有可能碰到,因此不仅要答好题,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予以重视。
答疑解惑
从没强制规定扎马尾
关于本次四川地区的“国考”,此前有传言说为了防止作弊,长发的女生必须要扎起马尾、露出耳朵。但成都晚报记者昨日在考点看到,一些女生依旧长发飘飘。
“我们从来没有强制规定过女生必须扎头发,正式的规章上也没有这一条。”省人事考试中心主任熊义堋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关于女生留长发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是给各考场的监考老师打好招呼,要求监考老师在开考前要确认好考生没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而不是强制要求“扎马尾”。“以前确实出现过长发女生佩戴微型耳麦作弊的情况,这方面我们主要还是要靠监考老师自己把细点。”(成都晚报记者 胡锦枫 陈艾)
(成都晚报 胡锦枫 陈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