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1月26日专电(记者许正)“外贸专场”“家政专场”“大学生短期兼职专场”……不同主题的专场招聘会每天都在哈尔滨市一些人才市场上演。如此繁多的“主题”招聘会能否给求职者提供更多“对口”岗位呢?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一些“主题”招聘会难以让求职者获得“真实惠”,而是一些人才市场招揽求职者的“宣传手段”。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人才招聘市场的宣传广告上,记者看到了这家人才市场发布的11月份招聘会场次目录。从“营销、管理、文职、行政、外语、外贸专场”到“医药、保健品、生物化工、销售专场”,跨行业、多领域的“专场”招聘会每天都有不同主题。记者多次前往采访发现,各“专场”并无太大差异,很多企业的“挂单”甚至从未挪动,让一些求职者感叹“被忽悠”。
25日上午10时,记者又一次来到这家人才市场,按照其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这应该是一场“月嫂、育婴员、住家保姆、白班保姆等家政人员”专场招聘会。可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角落中能零星见到招聘月嫂的广告外,大部分岗位仍如平时一样集中在房产销售、保险等行业,并非是广告中所说的“家政专场”。“家政招聘会咋成了‘大杂烩’啦!”现场一位求职者这样感叹。
记者从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到人才市场招聘的企业只需交纳300元,即可让宣传单在场内悬挂两个月,并“保证不会摘下”。企业现场招聘的时间由企业自己决定,与人才市场设定的“主题”并无关系。
哈尔滨律师赵义明指出,人才市场需要招揽更多的人才求职可以理解,但一些人才市场对招聘会进行“主题包装”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我国《广告法》中禁止虚假广告宣传的规定,人才市场若想吸引更多的求职者,还须在自身管理和服务上多下工夫。
(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