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哈佛妈妈周容老师接受采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了新东方的哈佛妈妈周容老师。
主持人:我特别想了解的是,您送过很多学生到像哈佛这样名校读书。我想了解一下要去哈佛读书是不是有一种特定的做法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培训模式呢?能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我还想知道一下什么样的学生会被这种名校录取呢?
周容:我被称为哈佛妈妈主要是学生这样叫起来的,我确实送过一些学生进到哈佛这一类的顶尖学校,学生这样讲对我是一个尊重,我也把它视为是一个激励和刺激。大家之所以这样子称呼我,更多是对我工作的期望或者是压力。并不以这样的名誉来给自己施加多大的光环。
在帮助这些学生的过程当中,我确确实实的意识到,谁能够进入顶尖名校,谁现在还不具备这样子的条件,或者还没有准备好,我对于这些因素有这样子的一种判断:对于这些优秀的孩子,我一直的看法是 他们确确实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在学校里面被视为一种口号或者理想的状态。
真正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校里面不是多数。我所看到的学生他们有着非常优秀的在校成绩,不仅仅是在校的成绩,他们可能名列前茅。他们在其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面,也都能够学的很深入、很投入。比如说我有学生喜欢中国历史,他们会对中国某一段历史进行深入的学习,他们能够讲出这一段历史当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扮演的角色在历史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对这个社会所起到的推动影响的力量,他们能够讲的很清楚。
有的学生他们喜欢数学,他们能够把数学学到非常精深的地步,也有学生喜欢计算机,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个学生来见我的时候,他说他对计算机感兴趣,在我还没有看到苹果之前,他很神奇的用手指操纵计算机上的内容了。我也看到我们喜欢机械的学生,可以做出来一个遥控的小汽车。学生说喜欢动手做一些小的机械产品,他们就有可能能够做出来家里面实用的一些生活中的用具,或者是说他们能够想到自己要去做一些相应的程序。学生的智慧超出我的想象,他们对学科涉入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成人所期待的,一个十七八岁能够完成到的程度。
从学科上学习他们是这样,而我们所讲的品德,他怎么样关爱社会,关爱周围的人,我看到有一些学生不仅仅是说我去帮助了哪一个孩子,我去给哪些老人一些照顾,不仅仅是做到这样的层面。而是在这样的帮助照顾的基础之上,他们能够组织他周围的一群人做这些事情,他们能够把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让大家做了,让大家思考,让这个社会更好地去关注这件事情。
比如说我有一个学生,他去西藏去做了一次支教,回来以后他把他的体会在演讲当中作为他演讲的内容,呼吁社会来共同关注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他让这个社会关注,他还写出学术论文,他让学者们,政府的决策者们也都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些孩子们的呼声。
他的这种关爱社会,他不仅仅是自己的行动,他是他的一种思想,他可能是他未来的一种奋斗目标,他真的要去推动这个社会去进步去发展了。
我也看到我的一个学生说他关注自闭症,他在很多地方呼吁这个社会,去关爱这些自闭症的孩子,他也和这个社会,联系社会的力量一起建了一个中国的第一个自闭症的康复中心,他也把这样子的一个理念,这样的做法,因为要到美国读中学,他把这样的思想带到美国,在美国也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我们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只有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把事情做到这样的深入,这是我们大人都可能想象不到的,都做不出来的事情。所以我举了这样的两个例子,从“德”上面说到这些孩子做的事情。我们说到“体”,我们的这些孩子我有学生他们可能是人大附中或者北京四中著名中学的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仍然会每天抽出来一些时间,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做体育锻炼。我有一个学生,他游泳游到国家专业的水平,他拿到专业一个三级还是几级的证书。我今年又有一个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在这么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还能够在体育运动上面有这么出色的表现,这也是让我感到很好的。
大家都认为印象当中,运动员他们一旦成为专业运动员,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不仅能抽出时间,还能那么优秀,我确确实实看到了这样的实际例子。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喜欢艺术,有一个学生很喜欢钢琴,每天只有半天的时间上学,半天的时间在家里面。按说他应该走音乐、艺术方面的专业特长,去考试音乐艺术学院。但是他是人大附中最优秀的人之一。他要像其他人一样,申请顶尖学校的这种基础文化的一个学科的学习。他在班级里面他的排名很高,可以说排在班上最前面的几个学生,他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所谓的标准化考试成绩,、SAT也都考到非常高的水平。托福考到110多分,SAT考到2300多分,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的程度。这些学生让我看到在他们学业之外他们培养出来的优秀,而这个学生在不是说他的时间除了学习,除了钢琴,他的情商也是很高,他在学校里面担任学生会主席,用他钢琴的特长去参加音乐会,并且他自己为了失学儿童,为了残疾儿童去募捐这样子的专业钢琴音乐会。
也参加过一些社会的其他方面一些公益组织,他还办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他把很多乐曲,历史名人的音乐作品他放到网站上去,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到这样的一种艺术熏陶。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网站,通过这样的一个音乐艺术的普及,让更偏远一些地方的孩子们,也能够从这样的网络的资源里面去得到学习。
我就记得我小的时候,我非常希望去学习,但是我苦于没有这样的资源和机会,当时有这样的网络存在,我能够知道在网上也可以这样学习,也许我今天会对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或者说我有更多的喜欢。但是我当时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喜欢的程度上,我没有这样的一些资源去深入的学习,去系统的学习。
我就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仅让自己优秀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带动周围的一群人,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他们同样的资源和教育。所有的这些人,他们让我感动,我相信了解他们的人也会为他们的作为感动。
当然他们再去申请名校的时候,他们会向名校展示这些,名校也会欣赏这样的品质,名校要培养也就是这些,我们所看到的未来的这种领袖的苗子。
主持人:其实在这还有很多的朋友会认为,美国的名校录取是不是有一定框架的标准,只要是我们的中国学生完成了框架里面的每一项标准,就能够被录取,对这个您有怎么样的看法?
周容:如果说有一定的框架标准,我认为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所有的名校录取里面没有系统的总结出来,说哪的框架标准就是“德、智、体、美、劳”。可能讲到了要优秀、要全面发展,但是没有这样几个点的总结。
我觉得中国人总结的特别好,用这样子的几个方面,如果我们的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这些,那就是这些学校所重视的。只不过我们每一个人走的路程不太一样,有的人走的更远一些,有的人刚刚起步,只要我们朝这方向发展,尽管在你十七八岁的时候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日后还会有机会。所以我们有的学生不是本科就进入到名校,有可能是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是在读博士的时候,才走进这些名校,也有的人他有可能是在工作了以后,甚至工作了很长时间以后还是跨进这样的名校。所以如果要说大家有名校情结,我相信这是一种好的力量,它会促进人的发展,同时它也会促进整个社会向上的积极力量,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