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的内容远远不止求职。有的同学,就很渴望在这个时候修复“有点僵”的宿舍关系,不要留下遗憾宿舍兄弟在,一笑泯恩仇。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的内容远远不止求职。有的同学,就很渴望在这个时候修复“有点僵”、“有点刺”的宿舍关系。
90后年轻人张扬的个性、对早睡、禁噪音等“个人权利”的捍卫、对电脑、手机的依赖等,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宿舍关系。其中有新矛盾,有新纠结,但毕业生们对美好友谊的向往,也让他们在毕业离校前,想要修复或有裂痕的宿舍关系。
习惯差异影响宿舍关系
这是石牌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大四宿舍,住着4人。A同学和B同学是广东人,C同学来自江浙,D同学来自广西。讲述故事的是A同学,他说:“我们很想在毕业的时候能像刚入学一样,4个人,4个铁哥们,一起愉快地离开生活4年的宿舍。”
A同学说,其实大家现在关系也挺好,不过他觉得有几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聚会。这4年里,大家一起吃饭、喝啤酒的次数并不多。“晚上大多是上网,打游戏,饿了吃方便面。”而深刻谈心的次数也比较少。希望毕业前能痛痛快快地吃饭,谈心。
二是一些“磕磕碰碰”。比如A同学本身起床比较早,有时声响大,吵了同学,也拌过嘴。D同学则喜欢晚上看书,看得很晚,灯会影响到对面的B同学。“因为大家的个性不同,因为学习、求职的忙碌,这种关系不完美是正常的。我只希望毕业的时候,我们真诚地握握手,吵过架的,一笔抹去;心里有结的,大家一起解开,我们4人还是好兄弟。”A同学说。
毕业了,不想留下遗憾
今年11月上旬,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兰接待了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他闷闷不乐地说,和宿舍一位同学关系不好。原来两人很要好,可因为一些小事闹翻了。他希望能修复这段友谊。
“你很愿意打破这个僵局,但不知道如何下手,是这样吗?”高兰问。学生点头。“你是否进行尝试了?”对方说确实想尝试,但不知道怎么办。高兰进一步引导他:“你觉得用什么形式打破好?”
“主动打个招呼呗,说说话。”
“很好呀!你马上能体验到打招呼后的不一样的感觉!”
男同学又担忧:“但如果打了招呼,他不理我呢?”
高兰告诉他:“你都这么渴望缓解关系,他也一样的。说不定,他在等着你打第一声招呼呢!”
在高兰看来,90后毕业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是积极敢想敢创造,另一方面是个性张扬太自我。”而宿舍关系处理不好,这样就会出现“人际孤立”和大家不合拍;甚至“人际退缩”离群、孤僻。
“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率真。”高兰说,所以毕业生们只要有意识到宿舍关系的可贵,有“不留遗憾”的目的,那么“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基本可以做到的。 文/记者 陈翔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