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1月27日专电(记者姚友明)上周末,吉林省长春市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寒风略过,行人不禁打了个寒颤。然而,有两位姑娘却拿着宣传海报,笑意盈盈地站在某商场的门口。她们并不是商场的推销员,而是的学生,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她们时不时向来往的行人劝捐,作为“善行100爱心包裹温暖行动”的志愿者,她们想让贫困的孩子们得到更多的“爱心包裹”。
“每募集到100元捐助,一个贫困山区、革命老区或地震灾区的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中国邮政寄送出的‘学习型包裹’,每获得200元捐助,孩子们将会得到一个包括御寒衣物的‘温暖型’包裹。”志愿者陈晓说。据她透露,这已经是吉林大学第二次参加此类活动了。谈到参加募捐活动的感受,她说:“在闹市区的募捐情况不理想,社会上的人比较冷漠,而学生都很热情,前两天我在学校,两个人三小时就募集了800多元。”吉林大学知行协会会长刘慧敏告诉记者:“目前在我们募集到的83700元善款中,有7000多元来自校园募集,在社会上的募捐反应平淡。上次我作为志愿者组长在社会募集时,遭到过冷言冷语。”
郭美美事件出现以后,我国慈善事业、机构的公信度降到历史“冰点”,去年7月,愤怒的网民很多都表示过“不会再捐一分钱”的态度。但是,因噎废食、矫枉过正,都不应当是我们面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东北的大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了;在社会其他群体或踌躇观望、或冷嘲热讽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了。大学生群体所传递出的正能量,让人看到的,是这个民族自强奋进的希望!
一群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凛冽的寒风中不时地跺着脚,他们在用微笑去“融化”冷漠。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或许也应该行动起来吧!
(姚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