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钢琴、奥数……孩子上培训班,家长也辛苦,不只是管接送,很多家长直接坐到培训课堂上,听课记笔记,全程当“陪练”。爸爸一下班就直奔培训机构给孩子占座位,然后妈妈来接力,帮着记笔记;一位妈妈在女儿的奥数课堂上,疲惫地睡着了;还有一位妈妈为了陪女儿学舞蹈,捏了块面包当晚饭,却始终腾不出时间吃……
女儿补课 妈妈成了“同桌的你”
每周三晚上,文翁路某培训机构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40岁左右的男女。他们来学习,不是为了自身充电,而是为了回家后能更好地辅导孩子。
全家分工
爸爸一下班 就去占座位
从下午5点放学起,战斗的号角就吹响了。“快点!快点!”莹莹(化名)奶奶催促着孙女和孙女的同学小 (化名)。她们必须在1个小时内,从所在的二环路东三段抵达位于城中心的培训班。
此时,小 的爸爸刚下班,他已在匆匆前往培训班的路上。他的任务是给两个孩子占到前排的好位置。
孩子们乘坐61路公交车到猛追湾游泳池站,转5路到羊市街,再换乘109路到文翁路。奶奶很高兴,她们刚刚和下班高峰期擦肩而过,一路都比较通畅。抵达目的地时,还不到6点,给孙女带的香菇酱肉拌饭还冒着微微的热气。
小 的爸爸也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占到了第二排最中间的两个位置。
“旁听生”太多
教室贴须知 别和孩子抢座
晚上6点25分,能容纳40个人的教室已经坐得差不多了:15名学生,14名家长。
家长旁听,是这个奥数培训机构的“传统”。补习班甚至对家长旁听做了经验总结,在教室显眼位置贴出了《家长旁听须知》:“亲,上课随意走动伤不起……上课手机乱响伤不起……最好的位置给我们的孩子,家长抢前排伤不起……上课和孩子抢答问题伤不起,上课坐孩子旁边指导更是伤不起,上课打呼噜是伤不起中的伤不起……”
好在莹莹和小 班上的家长们都比较守规矩:四个相熟的妈妈坐在左手边倒数一、二排,课前热烈地讨论着最近几次考试孩子的分数和排名,铃声一响立马封口;爷爷坐在孙子背后;莹莹奶奶坐在最后一排,顺便给小 的妈妈占了个座。小 爸爸已经背着女儿的书包回家了,旁听工作留给了认真细致的妈妈。
“这节课我们讲多人相遇追击问题。”年轻的数学老师微笑着说。学生拿出了教辅资料,家长掏出了笔记本。
家长听奥数
听了半小时 妈妈睡着了
不得不说,家长当学生,当得真是非常称职。当老师问“这道题是不是该用方程啊”,学生还没反应,有家长已开始点头,还有家长发出了“嗯嗯”的赞同声。
坐在倒数第二排中间的一位妈妈没有点头。整堂课,她一直低着头,在纸上画来画去。她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
“问,1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数有多少个?”她列了好些方程式,写了又叉掉。“我们是刚刚转来的。”她不好意思地低声对记者说,之前的课都没有上,为了能跟上进度,她和娃娃下来还要练习之前的题目。
对于65岁的小仪(化名)爷爷来说,上奥数课真是个艰巨的挑战。和其他家长只在笔记本上做笔记不一样,认真的爷爷复印了孙子的全套教辅资料。“这些题真的很难。”一堂课下来,他苦笑着说。但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去听 万一孙子有哪些地方没听懂,他听懂了呢?
晚上7点零2分,上课32分钟后,一位妈妈终于支撑不住,头枕课桌,伏在女儿身边沉沉睡去。还好,她没有打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