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谢玮
倾诉女主角:卿卿(化名),11岁,小学生
“别的同学每天都回自己家,可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接我回家呢?平时我住在外公外婆家,很少回自己家。难道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吗?那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 ”和大部分同年龄的孩子不同,卿卿稚嫩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笑颜,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忧郁。
出生起我就住在外公外婆家
从小,我就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听爸爸妈妈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白白胖胖,又能吃又好睡,是个很好照顾的宝宝。爸爸妈妈原先是想自己照顾我的,可是他们白天都要上班,就和外公外婆商量白天把我送到外婆家,由外公外婆照顾我。爸爸妈妈下班后接我回家,晚上他们自己照顾我。
爸爸妈妈那时候刚工作没多久,工作很忙,每天很晚才能接我回家,第二天早上又要很早把我送到外婆家。据说,没几个星期我就被冻得生病了,外公外婆心疼我,就不让爸爸妈妈接我回家了。从那个时候起,爸爸妈妈每天下班到外婆家陪我玩一会,就回自己家去了。双休日里,他们常常要加班工作,也很少把我带回家。
小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外公外婆带着我在小区里玩,我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由外公外婆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出来玩的小朋友。后来我上幼儿园了,据说,爸爸妈妈的工作越来越忙了,他们常常要出差,更没有时间带我回家,我还是住在外婆家。
妈妈从没给我讲过睡前故事
可到了幼儿园里我才发现,像我这样一直住在外婆家的小朋友很少,大部分小朋友都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住在自己家里。尽管小朋友们都说外公外婆比爸爸妈妈要好,能撒娇、能耍赖,想要啥就有啥,爸爸妈妈那儿就做不到。可是,我却很羡慕他们。每天都是外公外婆接送我,爸爸妈妈从来不来。看着每天早上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幼儿园时的甜蜜,我心里就痒痒的。
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后,都会来外公外婆家吃晚饭。他们会检查我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然后给我布置作业。做完这些,他们就回家去了。我很想他们能够多陪陪我,陪我玩一会儿,给我讲故事。听小朋友们说,他们的妈妈会在床旁边讲“睡前故事”,可我从来没有听过。
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有学游泳的,有学英语的,有学思维训练的,听他们说都是找了很多地方,给我精挑细选的。但是,送我去上课的依然是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接送我,他们只关心我学得怎么样,而从来不过问我是怎么学习的。
难得回到家被窝是冷冰冰的
后来上小学了,我以为爸爸妈妈会把我接回家,可结果我依然住在外婆外公家。
有一次,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带我回家,妈妈很奇怪地看着我,说住在外婆家不是挺好的?他们每天什么时候回家都不知道,会影响我休息。妈妈说得也对,他们动不动要应酬、加班,常常要很晚才能回家。有几次,说好带我回家的,等他们下班到外婆家都已经九点十点,我早已经睡觉了。后来,我也就不和妈妈说要回家的事情了。
有时我生病不舒服,外婆打电话给爸爸妈妈,他们也只是开车送我去看病,然后再把我送回外婆家。生病时,我很想妈妈能够陪着我,拍拍我抱抱我,在我烧得难受的时候用凉凉的手摸摸我的小脑袋。可是,爸爸妈妈只是亲我一下就走了,他们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一次外婆生病了,外公陪着外婆去医院吊水,我才跟着爸爸妈妈回了家。好不容易才回到自己家,应该高兴才对,可我却感觉陌生极了。毛巾、牙刷都是现从超市里买回来的,完全没有家的味道;家里有我的小床,有我的被子,可是被子不像外婆家香香的,被窝里也是冷冰冰的。尽管回到家很开心,人却非常不舒服。爸爸妈妈也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都不来管我,他们说我是大孩子了,应该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可在外婆家,很多事情都是外公外婆帮我做的。
上学后,我的功课开始多了。同学们的作业都是爸爸妈妈检查的,而我的作业基本上是外公检查的,如果外公有些题目不明白,会留到爸爸妈妈回来再检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教辅书,让我做练习,然后他们会帮我批改,有错的题目留到第二天我回来再订正。我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辅导我的学习,因为现在学的东西难了,有很多外公已经没办法辅导我,可是要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又要等到很晚。所以,现在我的成绩总是不上不下的,老师常说我很聪明,再下点功夫学习就好了,可我不知道该怎样下功夫。
说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也说不出口。他们给我买了很多吃的、玩的、用的东西,同学们都羡慕我;他们也花了很多心思给我找学校、找辅导老师;每天下班再晚,也会到外婆家来看看我的作业,检查他们给我布置的练习;一有空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带我回家呢?我并不喜欢出去旅游,我只想每天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可是一回到家,我又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陌生得像宾馆一样。
我一直想问爸爸妈妈,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他们到底爱我吗?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带我回自己家!
【解码】
没有建立必要的依恋关系
卿卿是一个早熟、心思细腻的孩子。在她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卿卿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为孩子准备物品、找学校和辅导老师,乃至卿卿上学后每日检查她的练习和作业……从这些小事上,我们可以发现父母对于卿卿的确是用心了的,也很爱这个孩子。他们把孩子留在外婆家,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稳定的生活节奏,得到更好的照顾。而这些,是目前父母无法给予孩子的。
然而,父母认为给孩子设计好了最好的生活模式,却没有了解孩子的需要,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有生理发育的需求,还有心理发育的需求。婴幼儿对于父母有特殊的依恋,这时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拥抱、亲吻、爱抚等各种身体上的接触、抚慰,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接纳和爱。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与父母、与他人,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才能形成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个时期,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尚不明确,他们只能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初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当孩子进入少儿期之后,他需要与父母完成亲密关系的分离,由对父母的依恋转入从社会、自己的周遭去寻求认同,以形成自我认同感,建立起自尊、自信等心理品质。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认同是简单的,也是最强烈的。他们会因为别人一句夸奖的话而充满自信,也会因为一个不信任的眼神、一句批评的话而完全丧失信心。
卿卿在婴幼儿的时候就失去了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也缺乏对母亲应有的依恋。当卿卿进入少儿期之后,应该是由对母亲的一个人的依恋转向开始接纳父亲和其他人的时候,却也没有形成对父亲的依恋。在卿卿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一直处于一个疏离的状态,孩子与父母的依恋没有存在过。缺乏依恋的孩子,心理发展容易形成偏差,影响自我认同感的确立。同时,因为亲子关系的疏离,卿卿缺乏来自于父母的认同,她也无法确认父母是否喜欢自己。缺失了这个过程,会严重影响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卿卿的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会遇到障碍,也可能会因此丧失对自己的信心,甚至会影响日后性格的健康发展。
卿卿对回家的渴望,实则是对父母抚慰的渴望、对亲情的追求。在卿卿看来,父母不带她回家,是一种变相的抛弃,是对她的不认可。随着孩子的成长,她对父母的认可更为重视和需要,她需要在父母的认可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如今卿卿即将步入青春期,如果她在青春期之后还无法获得自我认同的话,心理上将出现极大的扭曲,甚至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或疾患。
【支招】
心理饥渴 需要抚慰
卿卿的父母尽管很爱孩子,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性。他们对于卿卿缺失的抚慰,已经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并可能对孩子成年之后的为人处事形成影响。如果他们没能及时地注意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没能及时补救亲子关系的疏离,将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对卿卿进行心理抚慰,满足孩子的心理饥渴。满足孩子的心理饥渴,从孩子的“皮肤饥渴”开始,从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开始。尽管卿卿已经11岁,但她更为需要肌肤上的触摸和抚慰。慢慢地接触她、安慰她。父母要把对孩子的爱直接告诉孩子,把自己多年来的苦衷和对孩子的付出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寻求孩子的理解,直面孩子的责难。无论是父母,还是卿卿,都需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和了解,这才是理解的关键。
在亲子关系逐步融洽之后,父母应该把孩子带回家,让她融合进家庭生活之中。这一步可能会很艰辛,因为它晚了11年。但这是必须的,是亲子矛盾的症结所在。和睦的家庭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地化解卿卿的心结,帮助她逐步走出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