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半封闭的小单间,里面配着蜡烛,还可以带电脑或游戏机进入……如果校园有这样的恋爱空间,会有人选择尝试吗?近日,有教授提出建议: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稀奇,但校园里每个地方都是公共场合,情侣没有真正私密的空间独处。为此,学校应该设立恋爱专区,供学生情侣使用,既安全,又能方便学校监管。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而在众说纷纭的背后,毋庸置疑的是,目前一些学校在对待问题上的无奈与无助。
一辩:设情侣“约会区”,有利于保护隐私?
正方:谈恋爱虽是二人世界,但在公共场合必须有度
胡洁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严复曾将密尔的《论自由》翻译为《群己权界论》,意在将个人私域和公共领域区分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所作所为必须以不侵犯他人的领域为界限。同样,谈恋爱虽然是二人世界,但是一旦放诸公共场合,就必须要有个度,而这个度就是不能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在学校专设情侣约会专区,无疑是划清了私人和公众之间的界限,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举措。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将助长大学恋爱过于奔放的风气,但是恋爱心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也并非一个恋爱约会区就可以加速形成的。与其质疑恋爱约会专区,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性教育。
反方:保护隐私不意味着“被管理”
宋贺(化名,()学生):我认为在校园公共空间内开设情侣约会专区,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学生隐私的目的,很可能最终效果也不是保护隐私,而是变成了“被管理”。假如真的设立了一个个情侣专区,那如果有人专门选择情侣约会时去监管、视察,无疑是将学生的恋爱状态曝光在众人的眼皮底下,而这又何谈隐私的保护呢?
当然,有些情侣确实需要注意在公共场合的“亲密度”,不能随意的旁若无人地“秀甜蜜”,这确实会对周边其他人产生一定影响,也容易引起反感。所以为了不“被管理”,情侣们还是首先要自己把握好一个度,在不过于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再享受恋爱的美好。
二辩:设立约会区,就是鼓励谈恋爱?
正方:有了约会区,就会引导学生去体验
何静(化名,初中老师):在学校里设立恋爱专区,为情侣约会提供场所,我认为这就是鼓励谈恋爱。学校开辟了这样的专区,那么肯定要体现出使用效果,学生也会因为新鲜跟风体验。但既然是情侣专区,那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肯定不好意思去感受,这就可能会促使他们寻找那个能和他(她)一起体验的人;再有,如果是单身的同学,看到一对对情侣在属于他们的专区里享受浪漫,也有可能因此萌生想要恋爱的心情,这也是间接被鼓励去恋爱。鼓励恋爱没有什么不好,但要注意的是这样也许会引发学生的“错觉”,也就是说有人很可能是在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去恋爱,不是发自内心的,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反方:非但不是鼓励,反而会变成监视
王田(媒体人):我觉得在高校的公共空间设立情侣约会专区,非但不是鼓励学生谈恋爱,反而是学校变相“监视”学生的一种新方法。其实每个学校都会有属于学生们心中的最佳“恋爱专区”,它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这些地点可能会有一些“传说”,或者有学长们经历过的故事。这些地点已经在学生当中口口相传,有浪漫的氛围,已经渐渐独立成专区了。这些专区是自发形成的,并不能用条条框框去束缚。
如果再开设新的专区,有可能会影响公共设施的使用,也很有可能变成学校变相“监视”学生们的一种新方法,反而引起大家的反感,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引发新的矛盾。
三辩:学生谈恋爱,学校应设专职老师引导?
正方:有辅导和引导,才能更放心
刘国宇(学生家长):孩子进入大学后,除了要面对和中学阶段不同的学习方式,情感的冲动较中学阶段也会更强烈,同时也被允许得到一定的释放,恋爱也就成了必修课。所以我不反对他们在此时谈恋爱,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恋爱观,而这确实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辅导。所以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辅导老师,我认为是对学生有好处的,当然,在老师的选择上,也要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选择那些本身就反对校园恋情的老师,过分的压制只能招致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可能更合适。
反方:恋爱是否影响公众,取决于个人素质
李娜(初中老师):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大学校园里设置专职恋爱辅导教师。首先,每个人的恋爱情况都不同,对爱情的理解也不一样,即使是专职老师,也分析不过来每个人的情况,无法做到顾全大家。其次,恋爱中的情侣行为会不会影响公众,往往是取决于自身素质的,有的情侣即使再甜蜜也会有个度,但有的恰恰相反,但这并不是说有个恋爱辅导老师跟在身后时刻教育就能改变的。
与其设辅导老师,我认为倒不如通过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专家观点
别让恋爱专区成了另类“售套机”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设立恋爱区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确实没有必要。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当下的问题,是让恋爱回归正常,转变性教育态度是关键。大学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恋爱,由此重视学生的课堂性教育以及课后的人生指导。
在当前的大学开设恋爱专区,就像在校园设立售套机。为宣传防治艾滋病,也为保护未婚的大学生,在校园里设立自动售套机是有进步意义的。但这之后,学校并没有进一步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开设性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似乎有售套机,就进行了性教育。照此逻辑推论,如果有学校设立恋爱区,而没有其他教育跟上,这显然又是形式上的工作,起不到明显的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恋爱观的效果。
对待大学生恋爱,学校的态度应是以平常心对待,比如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开设性教育课程,教给学生健康的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道德观念,也可以像国外寄宿制大学那样为学生配备人生指导教师等方式,不是进行学术研究指导,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和学生一起交谈人生,这其中就包括对恋爱、人生追求的看法等。
众说纷纭
为监管设专区不如抓好性教育
那抹微笑:谈恋爱还要监管?我觉得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比如普及一下的保护措施,还有就是从道德方面多做教育,这种事情不是光压制就可以压制住的!
噢piulapiupiu:设立恋爱专区实在谈不上保护学生隐私,隐私绝不是靠被监管去保护的。为什么遇到问题总想着监管,怎么就不能在性教育上多下下功夫?试问有多少人曾经被告知“你是从垃圾箱里捡的”?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性教育还是那一套,似乎没有怎么前进。
蓝色棉书包:都是成年人,谈恋爱还不能正大光明的,非要偷偷摸摸去专区吗?学生不需要被过度监管,但需要有老师正确引导恋爱观。尊重式的教育,要;强权式的监管,不要!(王妍)
(北京晚报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