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会上,海淀区3所学校作了典型发言,分享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尊重学生差异的先进实践经验。
北京育英学校: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
“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是学生犯错的地方,更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实践基地。校园环境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平台。”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这样说。
育英学校是一所有64年办学历史的红色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了180多亩土地,做到路路有名称、道道有说法、楼宇有寓意、园林和广场有美名。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学习因为环境改变而生动、让学生的成长因为同伴而更精彩。
于会祥校长介绍,在创设适合学生课堂方面,育英学校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入手,为课堂教学做诊断,一年多来初中教师已经做了600多节备课组内、校园开放诊断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编订学研导航、改变作业评价等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上地实验学校:让每个老师有个性成长
海淀区上地实验学校,是海淀区规模最大的纯初中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编一线教师105人,近1700名学生。
自2002年起,该校进行了10年的校本研训。副校长程征介绍,校本研训的过程不应是直线式的延伸,也不应是制作研训快餐,要不断进行积累并适当调整。
10年研训之路,让上地实验学校每一位老师有个性地成长,收获了风格不同但共求卓越的教研团队,营造出一个利于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
不放弃任何一名“有问题的学生”
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地处海淀区最北部的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生是当地农民子弟。学校在对187名入学新生父母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人为本科学历,其余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新生中有47%的孩子不能读懂阅读材料,51%不能进行准确计算,20%不能完整默写26个英语字母。
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陈永林校长介绍,学校倡导“基于差异的公平”,即公平不仅是“一视同仁”,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这里没有‘问题学生’,有的只是‘有问题的学生’,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前者是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后者只是针对学生当前行为的评价。”陈永林说,该校不放弃任何一名“有问题的学生”,更梳理“教师忌语”,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心。
经过两年多实践,学校已逐步形成一套注重学生个体的涵盖备课、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及错题分析等五个方面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