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而优则慈
卡内基没有单纯作为商业巨贾被记住,而作为“商而优则慈”的代表人物传世。他在65岁时听从内心的声音,激流勇退投身慈善,他的座右铭“富有着死去的人死得可耻”影响了诸多巨富。为保证慈善事业永续运营,他设立了纽约卡内基公司,以基金会方式运营,专注于教育与世界和平。由于制度设计合理,基金会躲过了1929年危机,并战胜了通胀。
和卡内基同时代的许多美国巨富如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古尔德(Jay Gould)如今都已被淡忘,但安德鲁 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仍被人广为称颂,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他作为现代美国的“慈善之父”的成就。比尔 盖茨在2008年决定投身慈善事业时,有美国媒体认为,盖茨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安德鲁 卡内基”。卡内基已经去世快100年了,但他的财富直到现在仍然被后世有志于慈善事业的精英管理着,他们护卫着他的财富和慈善事业。
钢铁大王套现
安德鲁 卡内基,13岁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的穷小子,却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钢铁大王,他一生主要的财富也正来源于他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他在65岁时把自己的钢铁公司卖给了摩根 虽然当时的他很确定,如果再有5到10年,他就能打败摩根财团的钢铁公司,因为他的公司有着最先进的技术、更大的规模和更低的成本。
当时的摩根心里也很明白,自己所创造的钢铁公司只有两条路: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或者被它打败。所以,摩根极力想达成这桩收购。但卡内基却有些犹豫,一方面他已经65岁,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家人以及慈善事业上,卖出钢铁公司还能一次性地得到一大笔资金;而另一方面,他热爱一手创立的钢铁公司,只要一工作,他就热血沸腾,废寝忘食。所以,摩根拉拢了卡内基的亲信查尔斯 施瓦布做说客。
施瓦布也想促成交易,他先去找了卡内基的妻子路易丝 惠特菲尔德(Louise Whitfield)。路易丝多年来一直希望卡内基能从事业中脱身,多陪伴家人,所以她建议施瓦布在和卡内基打高尔夫时提出这个建议,这时卡内基比较放松,是最佳的游说时机。施瓦布就在和卡内基打球时建议:一、是时候把你的公司卖给一个能将你的钢铁事业一直继续下去的公司了;二、你一直以来捐出财富的愿望,只有在你卖出公司套现后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他的建议得到了卡内基的采纳,卡内基开了一个价码给摩根,摩根很快就同意了。
1901年,双方以4.8亿美元的价格达成交易,这4.8亿按卡内基的要求被分成3种支付方式,其中的1.6亿美元是年利率5%的黄金抵押债券,2.4亿美元是新成立公司的股票,8000万美元是现金。卡内基个人从中得到2.25亿美元,全部为债券和现金,因为他不想让股价的波动影响自己的慈善事业。卡内基一生积累的财富总额在4亿美元左右,后人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后推算,这些财富相当于现在的2900亿美元,在美国历史上仅次于洛克菲勒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