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写情书向心仪告白,没想到情书被撕了,理由是“××送了我一部iPhone4s,我决定跟他在一起”。儿子回家后痛哭:“我失恋了。”昨日,汉口的罗先生致电本报记者说,家人都蒙了:才读小学的儿子知道谈恋爱了?(12月3日《楚天金报》)
由于小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欲,因而小孩在成长过程之中,存在“早熟”的行为,或许只是他们的即兴表演,家长没有必要对其表示过度担忧。如“早恋”,在很多家长看来,对孩子成长不利,但是在笔者看来,家长要是能加以合理引导,反而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小孩子并不明白恋爱真正的含义,要是把他们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简单概括为“早恋”或者理解为“早恋”,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某种心理阴影,影响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客观的来讲,小孩子之间所谓的恋爱,更对是出于对异性小朋友的欣赏。若是家长能对小孩这种所谓的恋爱加以引导,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健康的友情,并非让人担忧的“早恋”。“早恋”确实不应该出现在小孩的生活里,但是异性朋友之间的友情,对小孩来说,则是一笔十分丰厚的人生财富。因此,小孩子“早恋”错不在小孩,错在家长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帮他们培育出健康的友情。
其实,在这里最让人担忧的不是什么“早恋”,而是暴露出的“拜金”情结。一部iPhone4s可以成为小姑娘“接受”小男孩的理由,也可以成为小男孩“追求”小姑娘的资本,不仅让人乍舌,更让人担忧。虽然人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权利,但是却没有用物质享受拒绝精神追求的理由。友情是一种精神追求,要是用物质享受对友情标价,只会让无价的友情被庸俗化。
也许,这个小姑娘没有想到这些,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但是谁能保证她的这种行为,不能影响她日后对友情的看法呢?当然,小孩子犯错,乃是常有之事。也正是因此,小孩子才需要教育,才需要大人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小孩子更像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出现不和谐的色彩,父母担有直接责任,而社会则担有间接责任。这样一来,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尽力向孩子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而社会则需提高自我净化的能力,杜绝各种负面价值观进入孩子的世界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