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中初一学生
互动方式:与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谈话一小时,讨论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强二代关键词:自我管理、广泛交友、自我成长
包逊瑞与龚恒一在学校里是同班的好朋友,包逊瑞比较安静,不怎么爱说话,龚恒一则比较开朗。在与记者交流时,他们总喜欢绕圈子,不愿敞开心扉。但面对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孙云晓,他们立马成为乖学生,开始老老实实地回答各种问题。
中学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你们觉得中学和小学有哪些不同?”相异于以往的交流活动,作为嘉宾的孙云晓首先发问。
“我觉得中学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中学老师教学完了之后不会带你复习,很快就考试。如果不自己复习就会很吃力。”龚恒一回答。包逊瑞则认为“初中比小学作业多了很多,一般小学写到七八点就行了,中学起码得写到十点。而且初中一个小考就考一个小时,不像小学考试只有四十分钟左右。初中题目也很难,经常做不完。”
“到了中学,好像换了一个世界,同学都是陌生群体。而且初中教育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成倍增加,对自我管理能力要求高了。有句话叫人生成败看自制。能不能有成功的中学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适应力也强。”孙云晓说。
广交友,但早恋不明智
当被问到在学校是否还有其他朋友时,包逊瑞和龚恒一都给予了肯定回答。龚恒一认为,小学的朋友只是一块玩一块闹,而中学的朋友可以真正交流,朋友的分量重了很多。包逊瑞则表示,“上中学后,只能依靠朋友了。”
孙云晓指出,上小学时父母很有权威性,但中学就发生了变化,同学、朋友的话更重要。比如父母给你买了件衣服,到学校后同学们都说很难看,你肯定就不愿穿了。在社会心理学上,这就叫群体社会化,中学生特别渴望同学的接纳,以适应这个群体,同学的影响力就超过了父母。
但包逊瑞和龚恒一也坦言,他们的朋友里没有异性朋友,今年11月11日他们还和另一位同学一起过了光棍节。被问及是否有女朋友时,两人不好意思地赶紧摇头。
“到了中学,很多学生都会面临这种问题,比如有人给你递个纸条啊,想和你约会啊等等。其实,爱情是美好的,中学生完全可以谈论爱情。而且中学生只跟同性朋友交往肯定是不够理想的。男女生之间可以有广泛的友谊,积累一些经验,比如怎么和异性说话。有了和异性朋友交往沟通的经验,将来的恋爱就水到渠成了。”但孙云晓也指出,中学生过早恋爱不是很明智。“爱情是排他的,友谊不是排他的。过早恋爱就是过早排他了,这会让一个人的世界变得很狭小。”
在交流过程中,孙云晓还与他们分享了自己读书、写作的经历,鼓励他们多运动,多读书。
【点评】
这两个学习成绩优良,很朴实也很单纯,内心富有活力,对新生活跃跃欲试。但他们缺乏与陌生世界沟通的主动性,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来拓宽视野,增强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孙云晓
核心对话
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
孙云晓:你们平时有时间运动吗?每天能保证一小时吗?
龚恒一:能。我们学校每天都会有体育课或者“天天练”,课后我们也经常去打篮球。
孙云晓:你们觉得运动有什么好处?
包逊瑞:运动完之后出出汗感觉很舒服。
龚恒一:郁闷时出去运动一下,心情就会好很多。得分之后也很有成就感。
孙云晓:你们的身体正处在迅速发育时期,运动对你们来说很重要。影响人体质健康有三大因素,第一是睡眠,第二是营养,第三是运动。我们研究发现,对于中小学的男生,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有四种,第一就是运动,第二是动手操作,第三是使用计算机,第四是参与体验。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要有足够的运动。
包逊瑞:运动时间长耽误学习怎么办?
孙云晓:英国很多名校都提出运动第一,学习第二。运动的好处不仅是锻炼身体,运动还能教你学会和别人合作,学会规则,拥有顽强的意志。还能让人珍惜荣誉,学会礼仪。有人曾问英国将领威灵顿公爵,你们是怎么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说,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决定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所以可以看出运动带给人的是什么。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
中学生要养成读书习惯
包逊瑞:你是怎样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孙云晓:我觉得有两个习惯成就了我,一个是读书,一个是记日记。你们喜欢读书吗?
包逊瑞:我周末会看。
龚恒一:我比较喜欢叙事的书。
孙云晓:中学生养成读书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你体验到的世界是很小的,看书能让你的世界变大。我最大的受益是11岁时养成读书的习惯。以前我家里很穷,没有什么书。文化大革命时,我哥哥在工厂的技校读书,当时很多文学名著都堆在地上准备烧掉,我哥哥觉得可惜,看看周围没人就偷了一书包,这包书就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迷上了读书,到处找书看,梦想成为作家。现在梦想成真了。我们家之前出的都是工人、农民,我父亲曾说,他没想到我们家也会出读书人。我现在出差包里一定装着一本书,没带书就像没带机票一样,六神无主。有时还会带两本书,防止看完一本没书看,那种感觉就像断粮一样。
包逊瑞:中学生读什么书比较好呢?
孙云晓:初中生特别适合读人物传记和科普类的书,也可以读小说、散文。我觉得一个人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会一辈子不寂寞。要养成读书习惯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多逛书店。
龚恒一:你是怎么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为什么要写日记?
孙云晓:我从15岁开始写日记,到现在已经写了42年,现在我会觉得不写日记就跟没吃饭一样。写日记可以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把你的成长历程记录下来。写日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要,它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写自己就像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话,也可以锻炼表达能力。现在中学生不写日记一是没时间,二是怕父母偷看,明智的父母应该懂得尊重孩子。
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
孙云晓:你们现在有没有人生目标?
包逊瑞:我很喜欢计算机,觉得电影里特工破译密码很酷,我以后想当计算机方面的专家。
龚恒一:我以后想当自然科学家。
孙云晓:这很好。成功属于有目标有计划的人,中学生要做到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找了一些家庭背景、智商等条件比较相似的学生进行测试,问你的人生目标和计划是什么。只有3%的人能详细说出,13%的人能够大概说出,其他的人没有目标和计划。调查发现,十年过去后,那3%的人的收入是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的10倍,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那13%的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成为社会的中产阶级。而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就成了最普通的人,有的还过得很惨。
龚恒一:怎么确定目标和规划呢?
孙云晓:目标一定要细化。像自然科学家有研究动物的,也有研究植物的。我有一个朋友是科普作家,他就是研究蚂蚁的。目标细化之后行动才能更明确,你可以制定大计划,初中干什么,高中干什么,比如读传记、参观博物馆等。小计划则可以确定每天干什么。我每年至少会有三本“效率手册”,上面都写着我每天的安排。
答家长问
Q 汪女士(包逊瑞母亲):北师大附中没有排名,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给学生一个中等成绩。我很担心这样是不是不能给学生鞭策作用?
孙云晓:提高学习积极性确实很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四种,第一叫认知需要,即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是最稳定的内在动力;第二是发展需要,为了考大学、出国,这样就有一定功利性;第三是报答需要,比如报答父母,不让他们伤心;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即竞争需要,学习为了考第一,为了超过别人。但谁都无法保证永远考第一,这就会造成心灵扭曲,看别人都是敌人。也会束缚自己的思维,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不利。我们很早就呼吁考试成绩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北师大附中的做法算是一种改进。
汪女士:经过比较,我发现学校给孩子留的作业比较少,虽然这样能减轻孩子负担,但我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在应试方面会吃亏?
Q 孙云晓:北师大附中的校友钱学森每天下午打篮球到天黑才回家,他还有音乐才能,这些都没妨碍他成为科学家,反而有助于他成为科学家。孩子真正有了目标和计划后,关键是掌握方法,有探索精神,而不在于学习时间长短。我觉得家长先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帮孩子确定目标,然后给他空间,激发他的渴望。
强微花开
@京翰教育:成长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死亡与新生。成长中,我们会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自立……会学会很多很多;我们也会认识:真、假、善、恶、美、丑。成长是有坎坷的,哪会有人没有磕磕绊绊。经历的越多,成长的越快。总在父母的关照下生活,永远都不会成长;要相信自己,自己去做好。
绿绿的梦泡泡:我的成长,是老妈的唠叨,是老爸的语重心长,是哥哥背着我奔跑在麦田里,是姐姐给梳的麻花辫,是教室里等待的下课铃声,是每学期抱回家的奖状,是抽屉里突然出现的青涩“情书”,是大学图书馆里的小说,是等待毕业的忐忑,是工作后的失落和赞扬……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