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多,与跑步相关的悲剧新闻不断——广州马拉松两名年轻选手先后倒在10公里与5公里的终点线前,其中一名是大三学生;上海东华大学一学生在参加1000米测试时猝死;湖北襄夫一21岁大学生代替他人测试1000米,结果竟然在500米处便倒地不治……再加上不久前湖北、陕西等地部分高校宣布取消校运会的中长跑项目,一时之间,中国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议论。
现状 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
本月1日,为纪念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诞辰130周年与清华大学体育部成立100周年,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园举行。据《新京报》、《文汇报》报道,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又透露出了惊人数字: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
自2007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各所学校每年至少对全体学生做一次测试,将结果上报教育部。当日研讨会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特地浏览了过去5年汇总的情况。他说:“整个上报率约保持在50%,但统计数据看上去不太敢让人相信,我们了解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有明显差距。”
王登峰称,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要求每所学校对每个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内容涉及学生的身高、百米速度、一千米速度、耐力、引体向上、近视率和肥胖率等要素。测试数据上报后,教育部将对每个省份进行抽查。全部工作完成后,教育部会将两组数据同时公布,一组为各所学校自己上报的学生健康水平数据,另一组为教育部抽查的实际数据。为调动各省教育部门与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孩子们重视参与体育锻炼,教育部会同时对全国各地、各所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按各项指标从高到低“全透明”进行排名,会对各省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公示。
在谈到学校体育教育时,王登峰还透露了令人痛心的现实。时下,不少学校1个语文老师的编制配3个人,1个数学老师的编制配两个半人,可仅有几个体育老师的编制却配不了一个。王登峰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编制总体超编100多万,但其中体育教师却缺编30多万,这一结构性问题是莫大的挑战。”王登峰表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做到配齐体育教师的条件下,首先要保证学生上足、上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忧虑 问诊体育教育
事实上,除了王登峰透露的体育教师缺编严重这一情况外,包括家长和学校对体育课普遍轻视,担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受伤以及害怕承担相关责任等因素,也是导致近1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原因。
1、教师无奈
“人手紧,没有时间做好教案”
小Y(应当事人要求,化名)是成都某重点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尽管从教只有1年多,但他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艰难有了很深的感触。“首先就是体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我们学校有6个体育老师,教30多个班的学生,平均每天要带4堂课,而且体育老师一般在学校里都还要兼一些其他的工作,精力难免不济。而且体育课准备教学方案很是麻烦,同样是教跳远,不同的年龄教法都不一样,每天4堂课这么多,怎么可能有时间来做出完善的教案?这样的情况,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如今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很‘水’。”
小Y也坦言,目前体育教师普遍知识面狭窄,也是造成中小学体育课“水”的原因,“抛开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老师不谈,即使是体育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知识面其实也很有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只专修一个项目,其他的项目往往是点到为止。”因此,即便是对学校现在的体育老师,也存在一个再培训的问题。
2、学科歧视
家长联名让体育班主任下课
今年9月,杭州市某小学任命一位体育老师担任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竟然遭到了22名家长的联名反对。这些家长的理由很简单,“体育课是在室外上的,体育老师怎能关注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是要参加考试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影响的!”于是,尽管这位体育老师的表现很优秀,曾获得多次奖励,很受学生喜爱,但也在上任没多久,就无奈地“被下课”。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多年来形成的“学科歧视”的最典型表现。这种类似的现象,上文采访的小Y也深有体会,“就连学校里的不少老师,也都从骨子里认为我们体育老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育课的时间也经常无缘无故地被其他科目的老师挤占。”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表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全科教育,没有规定只有教语、数、外的老师能当班主任。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是班级管理,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也有体育老师的优势。”
3、学校担忧
“怕担责,很多好项目不敢教”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取消了中长跑测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定危险性,学校怕出问题担责任。小Y认为,这并不能完全怪学校因噎废食。
此前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去年,成都龙王庙正街小学一位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下蹲运动后,感觉双脚疼痛,医院检测为“胫骨结节炎”,多发于胫骨结节骨骺尚未愈合又好动的青少年,基本是营养不好导致的,通常只需在发作期间吃些消炎片就行了。但该生家长不依不饶,在向学校索赔百万无果后,每天都在学校门口吵闹。最终,不堪其扰的体育老师只得申请调离。“说起这个老师的遭遇,我们就有些心寒,下蹲属于教学大纲应有课程,60个下蹲运动量并不大,只要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来做,不会造成伤害的。现在只要体育课上出点问题,家长就要找到学校闹,因为怕出危险担责任,很多锻炼效果明显的项目,比如体操,我们体育老师都不敢教,学校领导也不可能让我们教。”
专家支招
清华大学教授于芬:体育教育应培养兴趣科学指导
曾带出过著名跳水运动员伏明霞、郭晶晶的教练于芬目前是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在清华执教期间,她把跳水这项在外界看来似乎有些危险的专业运动带到了该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中,10年来已经有几千名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选修过跳水课,其间没有出过危险事故,学生们还在这门体育选修课中学到了吃苦耐劳、战胜自我的体育精神,身心受益匪浅。
于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对体育教育的看法,她说:“不管是长跑,还是跳水,抑或其他项目,体育教育重在培养兴趣、科学指导,挖掘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才能真正寓教于乐,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于芬说“在学生选修跳水前,我们会有两周时间进行科学评估,你是否适合这项运动。比如,你游泳要达到标准,有深水证,即能在深水区不间断游泳200米,而且你不能有耳鼻喉方面的毛病,高度近视、心脏病、皮肤病也不行,这两周的评估我们会劝退不合格的学生,预先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初,于芬在清华开办跳水选修课,一学期一个班,最多30人,随着选修的同学感受到跳水的益处,更多的人开始选修,现在每学期有四个班,于芬每周要上四节选修课。
跳水并不是一个普通大众熟悉的体育项目,但于芬在清华却把选修课开办得有声有色。于芬说这是因为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将跳水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去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我认为任何体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它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目的安排,而不能一味灌输,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身体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益处。”(成都商报 盖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