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县教育局共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抽查12次,结果有两所学校校长因工作不在状态被函询约谈,有一所学校校长因离校时工作安排不到位受到通报批评。
达县教育局局长李健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周一、周五”常查、夜间突查、街面巡查、视频监控定点查、电话抽查、网上随机查等方式监督校长到岗到位情况,借此严肃校长工作纪律,规范校长工作行为,有效遏制了校长“走读”、“遥控”、擅自离校及长时间不担任教学任务的现象。
近年来,陆续有教师、群众以信件和到访的形式向达县教育局反映,个别中小学校长借口会议、办事等,不坚守校长岗位,工作不在状态,纪律涣散。达县教育局认为,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坏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于2011年12月3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岗位监督的通知》,借此加强校长岗位监督。
《通知》规定,正常工作时间,校长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一般事务交由副校长、学校中层干部或教师办理,特殊事务或因公、因私确需离开学校的,校长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离岗前必须安排好学校工作,指定一名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凡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或重要时期,一律不得请假。
达县景市初级中学教学楼的外墙上有一块公示牌,上面详细罗列了请假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姓名、事由、办事地点、何时返校等信息。校长李正权告诉记者,这上面的信息由工会主席执笔,操作规范。校领导的行动完全公开透明,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达县教育局对自身业务也进行了规范,缩减了针对校长的一般性会议,对重要会议实行审批、备案制。确定每周一、周五为“无会日”,这两天原则上不召开由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
达县教育局一方面对校长严明纪律,另一方面配套了惩戒措施。《通知》规定,查实校长不假擅离岗位一次的,全县通报批评,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20%;不假擅离岗位两次的,全县通报批评,发给“警戒卡”,实行诫勉谈话,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50%;不假擅离岗位三次的,停职检查或直接免去校长职务,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70%。
达县教育局政工人事股股长黎仕华告诉记者:“一名校长一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大约有7000元,因此这个惩戒措施是很有分量的,具有很好的震慑效应。目前,全县107所中小学校长能坚守工作岗位,全县教育系统呈现了‘向校长看齐’的良好局面,得到社会的好评。”
(记者 李益众)
记者手记
制度之外还需多给校长解难题
在乡镇学校采访,我们常常能听到“走读校长”、“茶楼校长”、“公关校长”、“遥控校长”等特殊称谓,大抵是指部分校长长时间不担任教育教学任务、擅自不假离开学校,或是忙于应酬,常常打电话“遥控指挥”学校的各项事务,无暇顾及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类校长应该只占少数,但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轻者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引起教师、群众的不满;重者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纪律涣散的不良风气,将学校拖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泥潭。
采访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基层校长们的苦衷。比如说,要新修一栋学生宿舍,审批程序上可能要盖二三十个章,而且每次都必须学校一把手到场;夫妻两地分居,校长不得不像“走读生”一样长途奔波;各类与教育相关甚至“擦边”的会议极多,校长也是不敢不到场……
我们梳理这些“苦衷”,并不是要为“遥控校长”们辩解。因为治理“遥控校长”需要制度约束,但仅有刚性的制度还略显不够。只有在充分认识到校长“遥控”的危害和“遥控校长”的苦衷后,才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才能多途径多渠道给校长们解决难题,对校长的监督约束、惩戒教育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最终努力帮助基层校长真正沉下心来办好教育。
(中国教育报 李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