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0.5元钱,拖地0.5元,倒垃圾两次1元……现在商店里的小东西涨价了,我在和妈妈谈家务劳动涨价的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六成小学生通过劳动来赚取零用钱,家长也乐意把零用钱与家务“挂钩”,每项家务明码标价,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才能有收获。但也有一些家长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不会认为只有给钱才干活,不给钱就不干活呢?”
零花钱怎么来的
超六成学生做家务挣来的
琪琪是单洞新村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琪琪每星期领5元零花钱,两个星期积攒下来就有十元,之后到附近小商店买5元钱的零食,剩下5元买一个渴望已久的小玩具,于是到了月底,琪琪就口袋空空了,成为“月光一族”。
上三年级时,有一次快到月底时,琪琪看中了一款新玩具,摸摸口袋,这个月零花钱已经花光了,于是回家向妈妈要钱,没想到妈妈拒绝了。急切想买到新玩具的琪琪突然想到班里有些同学靠帮父母干家务活赚零花钱,于是主动向妈妈提出——给他们打工。
听到女儿的提议,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的妈妈并没有反对。“那你现在帮爸爸把这双袜子洗了,我就给你0.5元钱。”于是,只花了十多分钟,琪琪靠着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0.5元。拿着几次做家务赚来的钱,没等到下个月,琪琪就捧回了心仪的玩具。
现在,如果需要添置一些学习用品,琪琪都会抢着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妈妈相应给予一定的“报酬”,“价目表”是:洗双鞋子1元,拖地一次0.5元,倒垃圾两次1元……
记者翻阅调查数据发现,约70%的小学生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超过20%的零花钱来源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最引人关注的是,约有65%的小学生通过帮助长辈做事来获得零花钱。在劳动方式上,63%的同学选择做家务。22%的同学选择帮助大人跑腿,如买包烟等等。另有10%的同学表示,通过交易方式即变卖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来获得零花钱。一名男生告诉记者,他每天给家里拖一次地,父母会给10元零花钱。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元。还有些零花钱来自考试奖励,也有的是参加各种文娱特长比赛获得的奖金。
替同学跑腿赚零花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高年级学生通过倒腾漫画书,或替同学跑腿等方式挣零花钱。这样的“小人精”让父母哭笑不得。昨日,记者联系到一位家长邱女士,她告诉记者,儿子今年读五年级,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平时给儿子的零花钱挺充足,但儿子从小喜欢自己赚钱。上幼儿园时会把家里一些不玩的玩具卖给同学,“我们制止过多次,说可以送人但不能卖,但他总是不听,他喜欢赚钱。”上小学以后,他看到班上女生爱看漫画书,就到旧书摊淘些旧的漫画书,然后带到学校卖给女同学赚取差价。
最近,邱女士发现儿子每天中午吃饭后就想早点到学校。问及原因,儿子告诉她,按照学校的规定,除非有特殊情况,只有走读的学生才可以出校,学校里面又没有超市,留校生中午想吃零食只能委托走读生代买,“每天中午代买一瓶可乐,可收取0.5元的跑腿费”。“儿子跑腿赚钱,不知道好不好,会不会让儿子养成不好的习惯。”邱女士担心地说。
小学生要不要财商教育?
超过六成的孩子通过劳动获取零花钱,于是与零花钱相关的另一话题是财商教育。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从父母手中赚取零花钱,这究竟是让孩子形成了合理支配零花钱的教育,还是应该让孩子从小远离金钱,不让亲情受到影响?
正方:财商宜早培养
“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会鼓励她用自己的劳动来赚取零花钱,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劳动赚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正当的途径。”采访中,琪琪的妈妈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家长表示:“在高年级学生中出现做生意的现象,不能一味认为是坏事,也算是一种通过自己劳动赚钱的方式。如果他们能从中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以后买东西时就不会乱花钱。”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认为,现在家长一般每月按时给零用钱,有的则是随花随要,由于学生处在形成消费观的不成熟阶段,形成期的正确引导对将来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学生时期就养成了“花钱如流水”,肆意挥霍,成人后很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应尽早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黄陂街小学校长范永岁表示,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在合理范围内赚取报酬,是从小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劳动”的概念,心安理得地享受靠正当劳动支配钱物的快乐。同样,只要家长引导到位,此举不会影响亲情,靠劳动赚取零花钱只是孩子们锻炼的一种形式。
反方:简单成长最好
“并不是女儿干任何家务活都会给钱。”武汉实验外校小学部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孩子是一个家庭成员,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培育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因此,平时她会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事。“当她需要买一些额外的学习用品,平时零花钱的积蓄又不够时,我会同意她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赚取余款。”“我比较反对小学生这种超前经济头脑,同学之间不是商品关系。孩子过早接触商业性的东西,他们的价值观就有可能偏重金钱,这对今后的成长不是一件好事。”另一位家长表示,以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只可能扭曲商业精神。其次,如果孩子要学一点理财知识,主体应该是家庭,而非学校。
单洞新村小学德育主任吴贤峰表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单纯的,家长要进行引导,让孩子的思想端正起来,意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同学之间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建立友情而不是利益关系。对于孩子所赚的钱,家长更要引导他花到合理的地方。“尽量让孩子简单成长,没有必要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加上一个复杂的套子。”汉口一所小学大队辅导员坦承,如果将孩子的劳动和零花钱挂上钩,会在孩子潜意识里留下“零花钱=家务活”的观念。做了家务活,动不动就向家长伸手要钱,模糊了自己本身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义务。
资料链接
外国孩子怎么挣零花钱
在不少发达国家,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时,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零花。
加拿大:为了培养儿童的劳动兴趣,绝大多数家庭不给儿童零花钱。因为他们认为给孩子零花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父母、不劳而获的习惯。所以从孩子6—7岁起,就有意识地让儿童做一些打扫卫生、送报刊信件、为商店设小摊代售饮料或小商品等事,以养成他们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习惯。
英国:据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约有50万送报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了家长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零花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楚天金报 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肖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