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社会环境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适应现实,既不要过分渲染某些“成功人士”,也不要一味强化所谓职场和人生的残酷,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存在的重要作用,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与挚友间相聚也是人生的正常需要和快乐。
其次,家长敢于接受,善于接受孩子的“不良心态”,了解他们、宽容他们,在力所能及、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对他们的非分期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姑息,引导、鼓励并支持他们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青少年要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以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知晓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对待之。同时,要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
有良好的心态,心理上的亚健康是不足为惧的。有时偶尔有点“想不开”,辅以适当的心理调节,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具有积极、健康、向上心态的青少年,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沈艺帆
降低标准让孩子自由成长
先说一件事。2011年12月11日晚,郎朗中国巡演常州音乐会在常州奥体中心举行,笔者观看了郎朗的精彩表演。结束后,主持人让一个才6岁戴着眼镜的小女孩上场与郎朗一起弹钢琴。主持人问这个小女孩一天弹几个小时钢琴,答3个小时。问她累不累,说不累。
我看了只觉得寒心。一个才6岁本是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就在父母的要求下每天弹3个小时钢琴,我真不知她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再说一事,今天(12月14日)看本地报纸,一个15岁的男孩跳楼死了。
青少年出现心理亚健康,除了个别因自身因素导致的外,相当多的人是受到外部的刺激而引起的。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大,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大人也没时间与精力管我们,这会让我们的成长相对自由。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面对的是一元选择,所以格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本来是好事,但物极必反,过分地看重对孩子的投入,反而不利他们的身心发育。
建议父母对孩子多放手,将名利心放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前年本地一个学生跳楼了,他生前说自己就是不想读书,想出来开个店什么的,父母不同意,结果发生了悲剧。其实,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材,只有让青少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江苏常州 徐会吟
加强青少年文化修养
说到心理健康,不能不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这也可以说是目前教育上最大的短板。表面上看,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文化”学得不亦乐乎,但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数理化知识可能学到不少,人文素养却并没有相应跟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离家出走的有之,寻死觅活的也有之,问题虽然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却足以给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
当然,作为未成年人来说,心智远未成熟,在行为举止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情感小问题也不足为怪。西谚云: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对此,长者要多尽关怀之责,即便孩子出现一点心理亚健康的问题,也要看作是成长的代价,我们能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施金秀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很重要
导致时下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很多,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重要原因。
一些孩子从小养成了早晨爱睡懒觉、不吃早餐、爱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油炸食品、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一旦进入高中、大学或踏上社会需做“规矩”时,心理上便不适应,往往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二是难以抵挡游戏机等诱惑。游戏机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一旦迷上游戏机,往往难以自拔,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危害;三是经不起挫折。有的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一遇挫折便受不了甚或走极端。我一位同学的女儿学习很优秀,但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女儿感到压力很大,一次数学考试低于80分便服过量安眠药自杀。
由此可见,要使青少年摆脱心理亚健康,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启蒙”教育责任。首先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不赖床,饮食讲规律,有节制。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正当的爱好,不溺爱,不放纵,不迁就,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都要做规矩,决不让其沉溺其中。再次,适时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能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不是什么要求和愿望都能得以满足的,遭遇挫折要学会坚强,而家长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其实,不少孩子的心理亚健康,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病因,只要家长心态平和,教育方法得当,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又何愁其进入学校踏上社会后因心理亚健康而落伍呢。
毕耕
也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可以这样说,每个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亚健康的问题,甚至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原因众所周知:来自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班干部竞选等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青少年不可能没有心理亚健康的状况出现。
而这一切的一切,因素是多样的、综合的,比如仅仅就学业成绩来说,就让孩子面临不能够承受之重: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就直接取决于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一旦某个学生成绩下滑,就必然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各类排名,于是乎,科任教师、班主任老师自然要担负来自学校与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社会一股脑涌来的种种责问与压力。如是,教师当然会寻求破解的通道而“转嫁”责问与压力——对学生“兴师问罪”。接下来就可能是各科教师轮番“轰炸”:挤出时间为学生无偿地补差补缺,以致学生没有适当的休息时间而身心疲惫,出现“神经症”也就不可避免,甚至愈演愈烈了。
因此,要想化解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问题,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安徽蚌埠市第八中学 程彩娟
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心理亚健康问题值得父母们关注,建议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父母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则容易疏忽。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需求的合理满足,都是孩子信任感、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健全个性发展的前提。
二是对孩子持一种适度的期望。过度的期望是当今父母养育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在对孩子提出期望之前,父母不妨先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以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期望的参照和出发点,不要好高骛远。
三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孩子大多有了自己的居室。但是,孩子的心理空间并不会因为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在父母一厢情愿的“围”、“追”、“堵”、“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缺乏自信自律,情绪起伏不定,应对挫折的能力也较差。 俞鸣洪
为孩子减压是门艺术
中考,高考,毕业后找工作,历来是孩子的“心病”高发期。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上个理想的学校,有个好工作。但很多时候,不会都事随心愿的,这时,缺乏社会实践和人生历练的孩子,特别容易情绪化,这时更应该为他们减压,以适当的开导,将心比心的“戏说”来缓解和消除孩子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帮助他们克服抑郁、焦急,走出心理障碍。
我们毕竟比孩子多了些生活经历,对他们要多引导和疏缓,多交流,多宽容,少发泄,不要冲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慢慢懂事明理的,大多数的“心病”便会不“治”自愈。马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