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象牙塔里面的大学生们谈“性”色变。十多年后,大学生们大方谈“性”。
12月8日,大学生“人类性行为与道德”论坛在广西大学举行。作为2012第三届南宁性文化节暨首届广西-东盟成人保健及生殖健康用品(南宁)展览会四大主要内容的“三大科学论坛”之一,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组织的代表队参加了辩论赛,公开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婚前”的认知。
婚前试“爱”
道德下降还是思想进步
在12月8日上午的第一场辩论赛中,广西大学与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的代表队就“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道德沦丧还是思想进步”展开交锋。广西大学代表队作为正方认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道德沦丧。随着近年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对性的观念日益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性解放”思潮传入中国,年轻一代彻底打破了原有保守的性思想,随之而来的是人流、堕胎等现象泛滥,性道德观念降低。
不过,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代表队则认为婚前性行为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对性认知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在达到法定年龄并且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冲破传统思想禁锢,发生婚前性行为,于情于理展现的是大学生对“性”的解放,思想上的进步。
随机采访
大学生们持开放态度
台上针锋相对,台下观众对婚前性行为同样有话要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他们都表示对婚前性行为不支持也不反对,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大二学生小唐告诉记者,身边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基本持开放的态度。在她看来,情侣之间相处久了,如果感情稳定且有结婚的意向,在正确使用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发生婚前性行为,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爱到自然处,无须道德的牵绊。
广西师范学院的大二小玮则表示自己是个“伪开放”派,虽然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反对,但是行为背后所面临的身体健康危害及代价,自己目前还无法接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婚前试“爱”持开放态度,但也表示对性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有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中近50%的人认为婚前可以有性行为,而来自国家计生委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女学生群体的人流数也在逐年上升。
专家忠告
大学生应三思而行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普遍,背后折射出当下高校的缺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专家梁季鸿博士认为,当下大学生在学校中得到的性教育很少,主要通过网络了解性知识,但网络中的信息有暴力、色情的成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大的影响。同时,很多私人医院散布的人流、男性广告同样误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梁季鸿博士建议,高校应该正确组织开展性教育讲座,开设性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学校不能过分干预或禁止,只能提倡文明交往,而学生个人则需要对婚前性行为“三思而行”,考虑要承担的责任。(雷小琴 童 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