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一个数据我觉得有很多家长不理解,您说孩子在家庭呆的时间比学校时间长,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宋春生:我们可以这样算,我们现在一周是七天,每天24个小时,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我们实际上都超过了。实际上我们学校是8点钟正式上课,学生到校的时间我们规定是7点50,实际上7点半左右就已经到校了,可能还有更早的,按7点到校算,这已经很早了。晚上离校4点半,走得晚一点5点,7到5点10个小时,还剩下12个小时,要在家庭度过,还有周六周日。
主持人:他有8个小时在睡觉。
宋春生:他睡觉也在家里,睡觉有安全,包括家庭的时间,也是有安排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特别多的理由,周末会参加辅导班、特长班,绝大部分时间没有跟孩子接触,会把责任推出来。
李唯: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虽然他觉得孩子在学校里活动时间会比较长,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我想,对他一些习惯,一些品行,很多方面的,在家庭生活当中,包括跟亲戚朋友交往中,包括假期周末的时候,在辅导班跟同学的交往跟在学校不一样的。这些方面对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他的算法,你们怎么去给他们解释?
宋春生:我不认同。
李唯:我们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学校来讲,刚才我非常赞同这位校长说的关于渠道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把家长引入到学校里来,我们有这样几个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几方面。每个班我们有父亲俱乐部,父亲俱乐部不是大家来了在这里座谈,不是的。而是他切实为这个班的学生做活动,带孩子出去。因为学生的安全比较重要,学生很难组织大规模带学生出去,我们觉得学生离开课堂到外面活动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来之前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我们学校场地非常小,根本没有办法在学校开运动会。正好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体育场馆刚刚开完大运会,叫竹林体育场,我要把学生拉到那里去,路上差不多走半个小时的时间,怎么样走,要过几个马路,怎么样走就是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有六年级的学生牵着一年级学生的手,一年级在中间排成两排,就是大手拉小手,我就发现六年级的学生非常认真,非常负责拉着那个孩子的手,一年级学生在那里蹦蹦跳跳,根本走不安稳,他就说,你不要跳了,你不要蹦了,你安静一点。我想那一刻他绝对体会到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这种责任。这种活动中我们离不开家长,我们每个班起码有十多个家长参与这个活动。到了那个场馆,那个场馆是可以容纳几万人的场馆,场馆又显得空了。空了以后学生要到处活动,要跑,这个怎么样组织?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学校每个月有一天一日班主任的活动,这一日班主任我们每个班邀请一两个家长,全程跟着班主任,看班主任怎么样工作,去活动。他原来对学校老师有很多不理解,抱怨。他跟了一天下来,觉得这个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个老师在做什么。还有一个,我们学校在全国来讲可能也没有的,就是家长合唱团。家长合唱团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专业培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成立家长合唱团的目的并不是家长把歌唱得多好,我们希望有一个渠道跟家长沟通交流。因为在轻松的状态下,能够说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你去家访,老师去都是说,你孩子表现怎么怎么样,好是怎么好,不好是怎么不好,就是很抽象。因为你没有时间说得很具体,但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聊很多东西,并可以了解这个孩子。当时大家都讲,没有人愿意来吧,我想学校一两千个学生家长,我就不相信七八十人找不到。结果,我这个合唱团已经成立三年了,每个星期有一个晚上有合唱。我们还有一个家长义工,家长义工在学生放学上学的路上主要关口会引导学生怎么样。我们学校有重大的会有这些家长义工。我们每个月会组织一个家长义工早餐会,就在学校饭堂请他们吃饭。中国人都知道,吃饭的状态下,人是最放松的,可以聊很多的东西,我们会听到他们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我们也能够听到他们最真心的期望,大家之间就找到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可以达成共识,我们通过很多方面,能够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育人目标,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传递给家长,家长也把他们对孩子教育当中一些理解或者一些困惑来传递给我们,大家来达成一种共识。
所以我想,这次我参加新东方,我是第一次参加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坦白讲,感触很深。因为我觉得,家庭教育事实上我感觉到,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以前我还觉得我们做得挺不错。我来了这次论坛以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主持人:我们学校做这么大量的工作,是因为在教育部门考核里面有要求吗?
李唯:没有。
主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唯:因为是这样的,深圳可能是全国的移民城市,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有很多教授和博士的孩子。在他们的专业当中,他们都是领军人物,很厉害,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非常大。但是,坦白讲,他们真的不太懂得怎么做父母。也不太懂得怎么样去教育孩子,所以往往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在他看来,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我们专业人士看来,他有些观点真的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在我们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他在排队去操场做操过程中不好好走路,他在那里跳来跳去扰乱人家走路。这个时候老师把他拉到最后一个站着,让他跟着一起走,就这么一个举动。他回家去就告诉他父母,他父母就很生气,就打电话给我。他说老师这样做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他说我知道你们学校肯定有评价体系,肯定要扣分。老师不能这么功利为了不扣分伤害我们孩子的心灵。我当时听了,我真的觉得,他怎么会这样想这个问题呢?现在他们太重视,总是觉得孩子的心灵很稚嫩,很容易受伤,或者他们觉得,可能受社会上一些观点的影响,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即使他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也是可以被谅解的。后来我就这样跟他父母讲,我说:你是希望老师不要去管任他这样,那我觉得他的规则意识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呢?我说如果一个从小就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他将来走上社会,他会有很大麻烦的。这个就要通过沟通和交流。
还有一件事也促使我要做家庭教育,我们学校有两个门,一个是正门,是走学生的,一个是后门,是走车的。我们有些学生住在后门附近,他上学的时候不愿意走到前门去,他觉得绕路。有一天一个家长拉着孩子就从后门硬闯,保安拦住他不让进,他跟保安吵起来了。我们副校长在那儿劝他,他也不听,一把推开拉着孩子就进去。那个孩子是一年级的家长,后来他们告诉我这件事,我心里非常难过。那一次新生的家长会上,我把这件事情在全体家长会上讲出来的。我说这位家长请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认为你是对的,那么将来他怎么会听老师的?他怎么会有这种规则意识?我说如果你的孩子认为你做的是错的,你在他心目当中的威望和形象你将来如何教育他?
就是这样的两件事让我觉得,如果我们学校教育要做得好,或者我要办学校一所好学校,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高尚情怀,开阔视野和合作能力,这些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看上去好像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家庭教育这方面,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反过来,家庭教育的力量引进来以后,会让我们事半功倍的,我觉得是这样。
主持人:至少还是值得的。我们下面再问问杨院长,听完刚才两位校长介绍小学的情况,我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是说,80后家长开始登上家长的舞台,他们逐步进入早教行列了。80后之前社会大众都会批判80后身上一些问题,如同现在批评90后是一样的。80后为人父母之后会更潮一些,他们本身对Ipad这些东西很喜欢,他会引导自己的孩子往这些很潮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更存在问题。刚才两位校长介绍我们小学里面的情况还是您介绍幼儿园的情况,您觉得80后的家长究竟该做哪些举措以防止孩子过度在青年时代或者在少年时代就沾染太多社会的习性?因为他有太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社会是怎样的。我们一方面希望他打开天窗看到外面的世界,不要做井底之蛙,另外又害怕乌七八糟的孩子影响孩子。这个度我们怎么拿捏?
杨炼红:我们现在面对全是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在我们实际接触当中,并不像社会里所说80后的家长,或者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行为,我觉得80后这群家长相当棒,首先他们非常热爱学习,而且在我们的家庭工作当中,我们发现80后的家长更热衷于相互交流。原来的家长可能更多是书面的学习会多一些,他们现在有很多交流群体,互相帮助,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大家一块儿学习、交流。从原来书本的知识现在已经转化到我们的实际行动当中,所以这一块,我们面对80后的家长,将来会成为更合格的家长这一点上是非常有信心的。在学习中成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应该是挺有信心的。
刚才提到这些信息化的问题,对于孩子成长或者说家庭教育一些冲击,确实也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存在,现在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了。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我是认为家长会有很多渠道可以做一些把关。今天早上教授们说到一些问题,比如说看电视的时间少了,阅读的时间多了。现在我们家庭里头已经趋于这样了,可能80后的孩子,家长年幼的时候更多时间会花在看电视,玩游戏机,这方面耗的时间很多,他们成长回来以后也会反思,在这块玩的思想确实很不值得。我们这个群体更注重远足、户外、共读,健康的沙龙都会很好给他们一个导向。我觉得对孩子成长应该是很有保障的,这一块他们自己会去选取,然后会更健康的方式,生活方式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趋向。
主持人:看来80后的家长还是具备修复功能的。
杨炼红:真的非常好。原来是说可能会是缺失,现在真的不会,为人父母的时候,他才反思自己成长路上有些遗憾的东西,他会很快能够补上,学习的动力也特别强。
主持人: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今天的对话只能到此结束。我希望未来我们有机会深度聊聊我们学校以及给我们孩子带来那些非常具有真知灼见很好的服务,同时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