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军:这是两方面的问题,我也曾经是家长,现在也是家长,孩子已经读研究生了。我在回忆,一个家长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角色,有些问题不宜展开太多。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是,有些与我们传统文化有关,有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历史原因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自己的理想没有很好实现,一生的抱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他就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延续自己的梦想,帮他实现这个梦想,所以特别特别关心。但是这个关心,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我的理论,主要的关心应该关心他日常生活和他的一些习惯,这样比较好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孩子很早就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校整个老师和学校环境还是不错,所以教育的事情更多是学校和老师关心的。家长应该关心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们现在有好多家长我了解到,对孩子的学业不仅仅是关注,而且特别过度关注,而且关注的方式有时候让孩子有时候比较反感。因为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得承认,而且我们打开国门对外开放之后,有一些西方家庭的观念,西方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会自然进来。所以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权利得到尊重,实际上从小是很在乎的。比如说家长总是想看看孩子的手机或者他有没有日记,或者他现在有没有什么问题,总是特别担心。这样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名次以及包括孩子认为属于个人隐私,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虽然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为我关心,但这种关心的方式和度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好多孩子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我认为双方都是有爱的,但是爱的方式和爱的程度一定要让对方能够感受到孩子受到尊重。所以我们今天建议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这种爱,这种氛围才能够人孩子感觉到成长比较快乐,未来他的性格有好处。
主持人:您也知道,现在社会竞争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做父母这一代,随着青年人介入,家长的工作节奏也会越来越快。有一种现象就是办公室的冷漠,甚至两个人面对面坐着都不会交流,通过网络上去交流,您觉得像这种办公室冷漠状态会不会引入到家庭当中?面临家长这么大的压力,家长们又该如何释放自己的压力?
王殿军:现在这种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现在大部分说是功利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比较浮躁,竞争力也比较强。这种情况是不是导致一个人在工作的时间段工作压力比较大,可能心情也比较紧张。但是你说这个东西肯定会,人的情绪有一定的惯性。就像我如果马上跟你吵一架,我转过头碰到另一个人,跟我关系挺好,我一下子急转弯表现出和颜悦色比较难,人的情绪需要一个惯性。如果你在单位上工作压力特别大,同事之间特别冷漠,氛围不好,你在特别不愉快的心情待了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回到家里之后,要说对孩子和家庭的氛围不影响是不可能的,肯定有一定影响。这是我们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想让自己心情好,自己用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同事,对待自己的工作,能够在白天的快乐延续到自己的家庭环境里。
另外,我们除了工作之外,所有的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减少工作之外一些不必要的业余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和家人在一起。我感觉到,有时候和家人在一起干什么说什么不重要,在一起就很重要。所以孩子如果说,尤其在一定年龄阶段老见不着你,他要跟你交心需要两个人待到一定的程度,感觉到前面没有什么事,大家比较放松,这样一个和谐、轻松的心态里,孩子才愿意跟你聊天,或者跟你说说心里话。如果说,见到你了,你就十分钟、八分钟,来了,一会儿又接电话,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上网。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只好自己将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所以我经常在家庭会上讲,家庭要给孩子创造轻松的氛围,自己一定要融入这个氛围,自己先要做到。孩子学习的时候你也是在学习当中,孩子可能看他的教科书,做他的作业,你应该看看你专业方面相关专业书,看看报纸,浏览报纸。而不是在那儿没完没了上网。我不是说上网不对,看电视或者接手机,发短信,完全忽略孩子,这样的话,这个氛围就不好。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一点,关于亲子教育,我觉得是不是有个问题网友很关心,现在留学。留学很容易把孩子跟家长分开,分隔在不同的国度当中,这种留学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弥补?比如说经常打电话。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王殿军:我觉得全球化国际化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我自己认为,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教育,未来是一个家庭或者个人有一定的选择权。因为未来世界每个国家都很开放,所以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潜质和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他选择一个他认为最适合接受教育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可能是在自己的祖国,也可能在其他国家。这应该是一种常态。教育很难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只有接受教育的人才有权利说我感觉到舒服和不舒服。就像过去人说,鞋子好不好,舒服不舒服脚知道。教育好不好孩子们知道。如果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他追求的,其他的地方更合适,我们有条件的时候应该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接受比较满意的教育。
当然,我们不要把这个东西,一个是不要跟风,看到别的孩子说去美国读书,去英国读书、法国读书,他能去我孩子也要去,无非就是交点钱,这个跟风是不合适的。我们要仔细评估一下我们孩子各方面的读书生活能力,外语基础,未来的人生规划等等,我们要综合考虑,来给孩子设计路线图。不要人家怎么样我们就要干,大家都去。
另外,家长要向老师咨询,比如说上新东方找俞总谈谈,说我孩子是不是应该去,孩子到一定年龄,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流,尊重他的想法。因为现在的网络,这个世界的距离在缩小,孩子了解的东西远远比老师和家长想像多得多。如果自己愿意,你支持他,他如果自己一点不想,你动员他去,这样实际上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无论留学也好,待在国内也好,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教育选择。如果我们国家一个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里有更多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和学习方式的权利,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更加有希望一些。
主持人:谢谢您来到演播室和我们做简短的交流,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和您进行交流。感谢新浪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访问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