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不断传来双胞胎、三胞胎考取名校的事例。很多人由此感叹:教育好一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何况是两个甚至三个孩子。也许独生子女或者双胞胎和三胞胎,并不是孩子能否成材的关键,但是这些双胞胎或者三胞胎孩子的成长经历也许会给爸爸妈妈们一些启示——孩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会使他们从小就知道“任何事情不努力就不会有回报”;而父母对孩子管理严格又懂得放手,可以使孩子早早学会自我管理……当我们每天在想着如何才能更好地爱孩子、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如何替孩子撑起一片天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也许给孩子少一点爱,反而能帮助他们自己给自己撑起一片小小的天空。
经验1:在竞争中长大
杨君雯、杨君仪姐妹,分别以668和670分考入复旦大学
在我们县城,双胞胎的比例还是挺高的,我们学校有好几对,同班就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但因为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太宠了,所以他们特别调皮,爷爷奶奶也根本管不住。
很多人问我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可能因为我们家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管不过来,所以小时候他们对我们只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学习上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当天弄懂,不能过夜;二是一定要把作业做好才能出去玩。我们每次必须互相检查好再出去玩。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互相竞争,如果这次考得没有另一个好,就会更努力地学,想下次一定要超过对方,考得更好的也一定会鼓励另一个。有一次妹妹考到班上十几名,爸爸妈妈倒没怎么说,反而是姐姐很着急,和妹妹一起分析哪些是粗心错的,哪些是真的不会。
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晚上回家都比较晚,每天也就问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开心事或者烦心事,陪我们聊聊天。其他都得自己管自己,更不要说管我们学习的事了。
我们和别的同学不太一样的是,从小的相互竞争使我们有了努力的习惯,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高中时,我们在妈妈任教的学校上学,当时我们觉得过去是学不好在姐妹之间丢脸,现在学不好在妈妈和她的同事面前丢脸,而且考不好的话,妈妈比我们还早知道,所以我们宁愿多一点努力。
听说很多妈妈会晚上陪着孩子一起做功课,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晚上从来不看我们做作业,更不会陪着我们做了。现在想来,其实爸妈很“狡猾”,他们不管我们,但是我们得互相监督,小时候我们两个就有轮值制度,轮到值日那个要负责叫另一个起床,负责检查作业。后来我们一个人想出去玩,另一个人一定会问“作业有没有做好”,慢慢养成了习惯,即使两个人一起溜出去玩,也会觉得事儿没做完,玩得不踏实。
以前我们总觉得爸爸妈妈似乎不像别的同学家长那样对孩子成绩很上心,但是考上大学以后发现,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假装淡定。高考结束后,爸爸其实一直很担心我们写作文会不会离题,可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直到确定考上复旦时,妈妈才说起当时爸爸担心得半夜都睡不着。还好爸爸没表现得很焦虑,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熬过等成绩的那段时间了。
经验2:学会自我管理
钱思楠和钱思瑶兄弟,哥哥钱思楠考入复旦大学广告学专业,弟弟钱思瑶考入复旦大学临床8年
我们不在一个高中上学,但是都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复旦大学。可能因为我们是双胞胎,所以小时候,爸爸妈妈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精力似乎没有别的小孩子多,我们从小开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有些同学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都由爸爸妈妈帮他们做好了,可是我们不行,连小时候买衣服都是自己拿主意,可能是妈妈也懒得替我们两个人分别拿主意吧。在幼儿园时,凡是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要求我们自己做,我看很多文章里写的,孩子躺在床上睡觉,爸爸妈妈帮着穿衣服裤子,然后帮着在牙刷上挤好牙膏、拧好毛巾之类事情,在我们家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可能爸爸妈妈也在刻意培养我们的独立性吧。
我们小学和初中虽然在一个学校,但爸爸妈妈特意向学校要求不要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这样可以让我们各自扩大交往的同学圈。
爸妈对我们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一定要把功课做好才能打会儿游戏,不管哥哥还是弟弟都是如此,没有人可以例外,也没有人可以通过哭闹撒娇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得到想要的就必须付出努力。妈妈也给我们报了各种兴趣班,但是报名的时候,妈妈都告诉我们不强求学得多精多好,就是培养兴趣,也可以找到我们真正喜欢的。
我们中哥哥比较外向,演讲口才很好,进入复旦后就进入了学生会。弟弟爱好现代舞,做作业也更快更积极,然后抽出时间去练舞。弟弟在复旦附中时还担任了街舞社的社长,到大学后也一直没有放弃练舞。临床八年的课业很重,但每周2-3次的练习都不会错过。因为喜欢的东西就愿意为它付出啊!这是我们从小在生活中就习得的习惯。
经验3:懂得互相容忍、互相帮助
杨昊和杨晟兄弟,双双考入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陪伴我们的时间都很少,我们习惯的是共同面对成长中的每一个问题,即使是我们中一个闯祸了,也是两个一起挨骂。
爸爸妈妈没给我们报名参加什么补习班,我们一起学习,互相竞争就可以了。不过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在我们当中比较。初中升高中时,我们都参加了市西中学的推优面试,弟弟通过了,而哥哥没通过,还要继续准备一个月后的中考。这在我们之间是大事件,哥哥很难过,不过努力后,我们还是上了同一所高中。
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兴趣培养,父母都没有给予我们过多的干涉,可能他们觉得家里有两个孩子了,总有一个会是好孩子吧,所以我们还是比较自由的。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发现我们对数学很感兴趣,就买来奥数书和我们一起学。但是也无所谓比赛得奖,我们愿意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行。
和别的家庭不同的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的瞬间,都留下了我们两个人的回忆。初二时我们用一辆单车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们都喜欢打篮球,我们传球比别人都默契,简直是心灵感应;在街上走着走着,我们常会同时说出一句相同的话……我们有一段难忘的合作经历:高中时合作画墙报,从设计图案到完成整个图画,我们配合的默契超过了其他的小组。
进入大学,我们兄弟俩距离虽不远,相处的机会却比以前少了许多。即使进了一个社团也会被故意分到不同的部门。小时候在学习和工作上的互相较劲,现在变成了更多的互帮互助。都喜欢从事宣传方面工作的两人,在工作中往往互相提出建议;而选专业的决定,也是我们经过讨论后给了对方重要的参考意见。
虽然我们长得很像,但是我们性格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中哥哥更内敛沉稳,弟弟更外向开朗。现在我们在大学里也各自担当了班长和团支书。可能因为我们从小就是一个小集体,必须互相容忍和互相帮助,所以现在同学们都觉得我们很容易相处,而且热心又有责任感。
成长是两个人的共同经历,互相陪伴让我们从未感受到孤独,这恐怕是许多同龄人羡慕而不可得的。
(张翠 赵嘉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