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是小辣椒,专门欺负小豆包。三年级是小剪刀,专门来剪小辣椒。……” 现在的孩子、曾经的孩子,每个年代的孩子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童年记忆。曾经的流行语、现在的流行语,每个年代的孩子们都会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言表达。而对于生长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的90后和00后的中小学生,他们习惯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又催生了一些极具个性的流行语,如“晕”“囧”“雷人”“杯具”等。而面对这些流行语,远离校园的家长,您能否听懂,是不是被孩子笑话“Out”了呢?
小卉的
“私人笔记本”
初一女生小卉非常热衷校园流行语的搜集。“同学之间说话当然不能像大人那么一本正经,总要说点好玩的事情。说说现在流行什么话,就是课下大家在一起聊天不错的话题喽。”小卉得意地展示了自己的“私人笔记本”。
在小卉的本本里就有好几个版本的“小豆包”话题。小卉说,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搜集大家说的好玩的句子。就拿“小豆包”来说吧,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说法。比如,“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水碗儿,一捅一个眼儿。三年级的吃饱饭,四年级的装子弹。五年级的一开火,六年级的全滚蛋。”“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辣椒儿,辣死小豆包儿。三年级的小冰块儿,冻死小辣椒儿。”“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日本儿,一打一咧嘴儿。三年级的米老鼠,一打一跳舞。四年级的唐老鸭,一打一喊妈。五年级的蓝精灵,一打一喊疼。六年级的阿童木,一打一尿裤。”既有“升级版本”也有“卡通版本”。
另外,在小卉的“私人笔记本”里也有一些比较成人化的校园流行语。比如,“我是天使,回不去天堂是因为体重的原因。”“种草不让人去躺,不如改种仙人掌。”“你飞翔的越高,在不能飞的人眼中就显得越渺小。”“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跟着狼!”“农夫三拳,有点疼。”
在小卉的本本里记录了不下十页的各种校园流行语,不但有一直流行的“晕”“汗”等字眼,更有随时被同学们发明或者网上刚刚流行的语句,冷幽默、谐音、图画搞笑、甚至还有成人世界的幽默句子,如“路边的野花你不要踩!”等。
小卉妈妈说:
我们当年也有流行语
同学之间交流说流行语,并不是这个年代孩子才有的新现象。小卉的妈妈陈女士表示,在她上学的那个年代,同学之间也会说些流行语。比如说“卷毛”,就是说哪个同学烫发了。从“学习委员”(学委)引申一个“学尾”,来指代学习落后的同学。我们还喜欢把老古板 “尊称”为“前浪”。为什么?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呗!那时候市场刚刚活跃,所以在学生中也特别流行“专业户”这个说法,比如“考试专业户”等,寻找“武林秘笈”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的最爱。不过,陈女士还是对现在学校的流行语表示惊讶:“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能从女儿和她同学嘴里听到新鲜词儿,数字代码、网络语言,无所不包,就连我这个自认为头脑灵活的家长也跟不上他们的变化。”
筠筠和同学们:中英混搭很Fashion
暑假过后,筠筠就要上三年级了。谈起平常最感兴趣的话题,她毫不犹豫地说:“我们都喜欢玩网络游戏,赛尔号是我们的最爱。”筠筠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是玩这款游戏的高手。因此我们同学之间的流行语很多都来自网络游戏。除了上网玩游戏,筠筠也喜欢看动画片。每当看到笨笨的人物出场,她都会不自觉地说“太完蛋了!”,就是说“太笨了”。
户外游戏也是小学生们所钟爱的活动。贴人游戏是筠筠班上常玩的游戏。“我们会对最后输掉的同学说:‘菜鸟!’”同学之间讲笑话也是他们学习之余的调剂。“当我被好笑的故事逗乐时,我会说:‘太老虎了!’”筠筠笑着说。但筠筠的父母却不知道孩子这句话的含义,原来老虎的英文“Tiger”的发音近似天津方言“太哏儿了”(太有趣了)。
筠筠说,课间活动和课下游戏时间,同学们也经常说些流行语。同学们遇到难题不会做时,筠筠就会热情地去帮助解答。“他们在遇到不会的习题时,就会说‘这题太Boss了’,就是说太难了。”筠筠讲道。还有的小男生,会在放学的时候和来接他的母亲说:“妈妈,今天老师发了一个好东东。”而像“东东”这样的词汇,也一样让许多家长难以理解。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将中文与英文掺和在一起,也是这些孩子们很流行的一种说话方式。英语课上,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些英文的句子,在句子中会强调一些生词。譬如,我的书房里有一把椅子。其中,“椅子”是生词。筠筠和同学们就只读:“我的书房里有个chair。”
中英混搭、网络语言、数字代码成为现在校园里学生们发明流行语的基础元素。比如,数字代码的流行语有:88(拜拜)、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847(别生气)、286(反应慢、落伍)等等。引入英语或拼音字母缩写的流行语有:faint(晕)、KL(恐龙)、PMP(拍马屁)等。来自网络语言的流行语就更多了,比如:恐龙(不漂亮的女生)、青蛙(不好看的男生)、郁闷、东东(东西)、魔兽、CS等。
一些热衷说校园流行语的中学生告诉记者,要想说好流行语,要的就是一个“知识面”,必须得把最近流行的游戏啦、小说啦、还有大家喜欢说的一些句子熟悉起来。其实这就是枯燥学习生活之外的一种调剂,要的就是个好玩,没有人特别认真的。虽然也有不少同学对校园流行语不感冒,但并不妨碍大家之间的交流,只不过觉得说些好玩的、幽默的词句,彼此之间的交往能更轻松些。
河西区某中学的初中班主任杨老师表示,关于学生们说的流行语,老师们课后也有议论,有时也觉得自己跟不上孩子们的变化了,他们说话有时中英文混搭,有时说一串数字,还有的干脆说上了韩语和日语。当班主任这么多年,以前找学生聊天也就是说说学习情况、聊聊家里的事情,现在虽然也聊这些话题,但是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多一项“功课”——了解孩子们都喜欢说什么话,玩什么游戏,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喜好,有的年轻老师甚至还学会了跟孩子们联机打游戏,只有多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吧。
家长看待流行语:
我们都OUT了
面对筠筠层出不穷的流行语,父亲孟先生也经常对小丫头的话感到一头雾水。筠筠父亲印象最深的一个流行语就是:你OUT了。“这词是和她学的,一开始听到这词都愣住了,后来才知道是过时、落伍的意思。”孟先生说。
在家里,筠筠的奶奶和孙女的接触最多。“平常她在家里,经常语出惊人,说些我听不大懂的话。记得筠筠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她的那些有趣的话记录下来。”筠筠的奶奶告诉记者。
筠筠曾经形容自己的妈妈是“宅女”。母亲张女士很奇怪,就上网查找“宅女”的含义。原来这个词是指天天窝在家里、很少出门的女士。“当我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后,就和女儿说,妈妈不能当宅女呀,否则就没有钱给你买好吃的了。”张女士回忆说,“可没想到她却说,那你还唠叨什么,快去上班吧!”
母亲张女士说:“现在的孩子都和网络接触较多,很多话都是从网上流行起来的。我们大人要是不跟着上网充电,有时候还真不知道孩子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而且他们的思维都很跳跃,想的和大人不一样,所以说的话有时也让我们这些家长难以理解。”
筠筠的父母都表示,社会上一些流行的成语换同音字的现象也对孩子们在语言的理解方面形成了误区,自然会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希望媒体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说流行语可以,但要尽量符合一定的思维习惯与语言规范。
专家观点:
不应压制
但要正确引导
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表示,家长不要对孩子所说的一些流行语大惊小怪,更不应该横加指责。因为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说话方式,这正是他们抒发感情的方式。家长应该主动融入其中,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王虹翔主任并不认为孩子的流行语歪曲了传统,反而对汉语言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们的这些流行语颇具趣味性、创造性,体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活泼的一面。”王虹翔说。
当代小孩受到社会和网络的影响较大,出于模仿的心理,也会催生一些流行语。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压制。要把这些流行语看成锻炼孩子创新性的阶梯。王虹翔主任希望家长、老师和社会都能适应这个历史潮流,更多地理解孩子,以营造更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新报记者 贾林娜 实习生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