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9年,每位家长都为孩子付出不少的心血和精力——还有金钱。举全家之力,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这是许多家庭共同的模式。到初中毕业时,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到底会有多少?本报昨日对百名中考考生家长进行调查。
上兴趣班普遍花三万
兴趣班,几乎是每个孩子人生的字典里最初就能接触到的词汇。一般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就与舞蹈、绘画、书法、各种乐器、小主持人等各种兴趣班结了缘。
“当时主要看别的孩子都学,总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接受调查的郑女士说,当时孩子太小,也看不出孩子哪方面有特长,就给她报了舞蹈、绘画,后来上了小学之后,又报了古筝和书法。
郑女士说,每个月孩子上兴趣班就得花四五百块钱。“我当时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0元,这笔钱是不小的数字。可一想到就当给孩子投资了,就觉得也值了。”郑女士说,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有一段时间不爱学了。可她和丈夫都觉得,如果不坚持,之前就白学了,就让女儿一直学到小学毕业。到高中,上课时间太紧,这才不学了。“算下来,这几年花在兴趣班上的钱至少也有三万了。”这样的情况在考生家庭中是比较普遍的。
一对一补课 一节课200多元
兴趣班只是家长当特长来培养孩子的,而课外补习班则完全是冲着中高考这个硬目标去的。
而补习班市场上林林总总,收费各不相同。不同量级的补课班,大小不等名气的老师,还有授课方式的不同,收费差得很多。“现在几科主要课程,要补半个月,没有三四千是下不来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一对一补课,每节一个半小时,每节课收费没有低于100元钱的,稍好一点的老师每节课都在200元以上。
老人拿养老钱支援择校费
择校费,是许多家长心中最深的痛。如果有机会多花钱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家长们最后的决定往往是:为了孩子,宁可花这笔钱。
“家里的收入,供一个孩子上学,再刨去日常的花销,基本也攒不下什么钱了。择校费是老人拿出养老钱来支援的。”考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上小学时,择校费花了1.8万,上初中时是2.4万,还另付了1万元钱的人情费。有41位家长表示,孩子上学时交过择校费,最少的也要1万元钱。
大部分考生手机一两千元
“现在孩子都用手机,即使我们怕影响学习不给买,可其他孩子都有,做家长的肯定不忍心,而且孩子有了手机家长联系起来也方便。”家长刘先生说,便宜点的几百块钱的手机孩子看不上,太贵的怕孩子攀比,所以给孩子买手机的时候还是会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
家长肖女士也认为,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去补习班,自己在外面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为保证安全肯定要有电话联系。
绝大部分家长满足孩子要求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被娇惯长大,性格养成后很难转变,而且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很少与家长沟通,一旦他们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叛逆情绪,包括厌学,为了安抚他们,也为了和孩子有个良好的沟通环境,所以孩子提出的凡是不过分的要求,做家长的基本上都能满足。”家长杜先生说。家长季女士表示,当父母的都不容易,就那么一个孩子,能做的都愿意去做。
绝大部分家里安排专人管孩子
家长冯女士表示,有专人负责孩子的学习及饮食起居算一种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面对的社会诱惑太多,自控能力不强,如果完全采取“散养”模式肯定不行,所以必须舍出家里一个人专门为孩子服务。大人饿一顿不要紧,但孩子每天要学习,记东西,所以营养必须跟上去。孩子每天穿什么、吃什么、什么时候到家、课业的完成情况,事无巨细,都要有人一一过问,以免稍有不慎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65%的家庭孩子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40%
调查中,65%的家庭孩子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40%左右。许多工薪阶层夫妻每年的收入在五六万左右,但是孩子每年的教育支出就要有近两万。
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子女教育开支已经是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支出,调查显示,在百姓的家庭困难中,除了收入、医疗和住房外,还有一项近三年的选择比例明显上升,那就是子女教育,2009年是41.37%,2010年是41.75%,2011年就达到46.04%。
大部分家庭教育支出超10万
“家庭里最重要的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经费,家长的心都在孩子身上。”家长李女士说。家长省吃俭用也会把钱尽量花在孩子身上,别人家孩子上的补习班,自己孩子也必须上,别人家孩子用电子词典,自己孩子也必须用,长此以往,孩子的教育经费就上来了,造成孩子的教育经费占了很多家庭支出的大部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表示,教育支出过大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而教育支出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兴趣班和辅导班的出现。有些家长认为, 不参与,就会导致孩子在公平受教育方面受影响。可是参与其中,又会推动这一问题不断发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付诚说,原本社会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现在,两种教育快要并驾齐驱,甚至某种程度上社会教育占了很重要的分量。参加课外辅导班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为。很多孩子花了不少钱,参加这个班那个班,但实际的效果并没有多少。“如果所有孩子都补课,其实就相当于大家都没有补。 ”
本报记者 艾灵 邢程
■家有考生
父子协议 禁谈欧洲杯
半决赛 破戒熬夜观战
昨天一早,长春市第二十七中学考生小淼在考场内考试,父亲石宝红在考场外直犯困。“儿子应该跟我一样困,但是我相信他跟我一样,都能挺住。”为啥一大早就犯困?石宝红笑着说:“我这当爸的,好像有点没正事儿。我俩破戒了,今天凌晨两点多,一块看了欧洲杯。”
石宝红是铁杆足球迷,儿子小淼在他的熏陶之下也成了球迷,经常一起看球。但随着中考来临,足球成为了父子俩的负担。6月9日,欧洲杯开赛,而半决赛就在中考这几天进行。石宝红心一横,斩钉截铁地告诉儿子:“想看欧洲杯,得中考结束后才行。”
小淼抗议:“你就这么忍心扼杀一个痴心球迷的幼小心灵?”
石宝红咬牙发誓:“为了中考,你就忍忍吧,爸跟你一起忍。”
小淼于是和爸爸拉钩协议:中考期间,禁谈欧洲杯。
欧洲杯开赛那晚,石宝红躺在床上来回翻身。爱人无奈,替他宽心:“球赛年年有,儿子的中考就这一回,你就忍几天吧。”
石宝红惦记球场,更关心小淼的考场。“我也劝自己,决赛在7月,到时候中考结束了,我再痛痛快快地看。”
但是,不能谈欧洲杯,对石宝红来说是莫大的考验。以前,他每天早晨都要看体育新闻,周一晚上更要看《天下足球》栏目。可中考来临,石宝红还要恪守承诺,石宝红终日煎熬,连电视都不敢开,网也不敢上,同事一聊足球,他立马扭头就走,生怕碰见“欧洲杯”的字眼,勾起他的瘾,犯了戒。
“我媳妇说我,那几天,我每天都跟失恋了一样。”石宝红笑着说。但每当透过房门看到儿子安心复习的样子,他就挺欣慰。“他要是考试能考好,以后再也不让我看欧洲杯,我都乐意。”
总算到了中考开始的日子,石宝红和小淼都习惯了没有足球的日子。“我戒得挺彻底,连哪个队进了半决赛,都不闻不问。”
但6月27日,石宝红陪考时,旁边的两名家长拿着报纸评论欧洲杯新闻,勾起了石宝红看球的欲望。“他们一说我才知道,半决赛西班牙对葡萄牙,德国对意大利。我最喜欢德国队的前锋戈麦斯。”石宝红说,他力挺德国队。
27日一整天,石宝红多次走神,惦记两场半决赛。回到家,他像往常一样,不开电视,不开电脑。
“那天,我儿子睡得特别早,还不到8点,就关灯了。”石宝红心头窃喜,可以偷偷看球。
睁着眼睛挺到后半夜2点,石宝红装作上厕所,路过小淼的房门,屋里安静漆黑,他这才放心地来到电视机前,等待直播。一打开电视机,声音刺耳地响了起来。石宝红吓得心惊肉跳,连忙调成静音。
2时45分,比赛开始。“爸,你说话不算话。”安静的房间里,小淼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当时就冒汗了。”石宝红笑着说。
父子俩尴尬对视半晌,石宝红无奈:“我跟他说,那不看了,睡觉。”但小淼没答应。“他说,他最喜欢西班牙队,要是不让他看,他肯定彻夜难眠。”
“怪不得睡得那么早,原来是早就打算起来看球,偷着补觉去了。”石宝红考虑一番,最终决定,跟儿子一起。“进入点球大战的时候,儿子特紧张。”石宝红说,当法布雷加斯一脚定江山的时候,小淼跳起来欢呼。
比赛结束已经5点半了,爱人数落他:“你们给我等着,今天我就把电视砸了。”
石宝红毫无困意。他一边准备早饭,一边纠结:“决赛要是赶上德国对西班牙,我跟儿子非得掐一架。”
本报记者 赵实 制图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