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8日在此间获悉,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已基本完成排查鉴定、科学规划、分类分步改造等“三个规定动作”,并且实现了信息录入和全国联网。
“为了实施这项工程,中央共安排专项资金280亿元,各地统筹落实工程资金3000多亿元,这么大规模、这么大范围、这么高要求、这么系统的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在我国学校建设上还是第一次。”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说。
据了解,全国校安办通过“地毯式”排查鉴定,用半年时间基本摸清了37.5万所、217万栋、14.5亿平方米校舍的“家底”,使各级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掌握了辖区内中小学校舍面积、场址分布和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做好学校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校安办负责人说,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们把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3.5亿平方米的校舍纳入了三年规划。各地按照“安全、必须、节俭”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力而为,合理确定技术路线,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加固改造,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提高了抗震性能,确保了工程质量。
各地基本采取招标方式实施校安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有效防止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一些地区,沉积多年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校舍通过加固改造或新建重建达到了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
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开工近3.5亿平方米,占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3亿平方米,占86%。其中中西部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且人口稠密地区已开工1.4亿平方米,占这类地区规划改造的98%;已竣工1.2亿平方米,占86%。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32个省级校舍信息数据中心(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建成,41万所学校(含教学点)、211万栋校舍基本信息已及时录入,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覆盖、全国联网,这是校安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从近期看,校舍安全责任体系有了技术保障,校舍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都能做到有据可查。”全国校安办负责人说:“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这位负责人强调,过去,我们校舍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建多少、建多大。改造后的校舍,有的提升了使用功能、有的增加了节能环保功能、有的增加了应急避难的功能,更好满足和适应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审计署公布对18个省的校安工程审计情况,指出一些地区工程规划不完整、执行建设程序不严格、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全国校安办负责人强调,今后我们要抓好重点难点,彻底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加强专业指导,严格执行校安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一旦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我们还要及时足额落实工程资金,严格工程资金监管,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项资金。同时严格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这位负责人说。
据悉,全国校安办还将进一步健全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审核跟踪机制、通报机制和督办机制,补齐核准校舍面积、学生人数等基础数据,积极拓展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系统在校舍安全形势研判、趋势分析、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记者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