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一所小学网上投票选大队委,竞选者为了拉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演讲、海报一样都不少,有的甚至动用了海外关系。结果当选者独揽7万多票,而这个学校总共才有1100多名学生。这一出弄虚作假的闹剧让人不由忧心,孩子们从小就这样被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小干部 “好处”多
“警惕中小学班干部的‘贿选’现象”、“腐败风气从校园开始,班干部选举拉帮结派”、“廉洁,从公正评选班干部开始”……只要上网搜索相关词条,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有关对中小学学生干部遴选方式和程序的质疑。
在中小学里当学生干部有什么“好处”?小干部又能在校园里行使哪些“职权”呢?他们的职责与权利能划等号吗?由进行的一项国内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显示,同学们对身边的小干部“权利”还是十分看重的。大家认为,学生干部所拥有的“权利”,按行使有效性的大小依次为:任务分配权(集体劳动时,班干部给同学们安排任务)、决策权(班干部决定班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人员调动权(学校文艺会演时,班干部指派同学参加)、惩罚权(同学违反纪律且不听劝告,班干部自行采取惩罚)、优先获得荣誉权(在评优时,同等条件下,班干部可优先获得荣誉)。
更直接的利益是,学生干部还能在升学考时成为加分优惠的最大赢家。以本市的中考为例,市级先进对象(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长、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可获加5分,尽管区县级先进对象不再加分,但仍可在“提前录取”批次由学校优先推荐。而在高考时,高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获加20分,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可获加10分。
平常心 为大家
正是看到了学生干部如此实惠的既得利益,因此,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和班级里,小干部的上岗竞争就显得十分激烈了。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薛说起了班里一次选举中的不正常现象,“班上一名同学很明显不符合班干部的条件,但他的父亲好像很有实力,老师硬是任命这名学生为副班长。同学们也不甘示弱, 向老师充分列举了这名同学的不合格之处,最后老师只得收回了任命。”还有一些小学生,为了拉选票,给同班同学送礼物、糖果,甚至还许诺:“如果我当上了班长,就让你做**委员。”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班主任老师邓孜畅说,班级里许多同学都有当小干部的意愿,所以就每天安排了值日班长,大家轮流管理班级。“作为家长来说,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孩子,做小干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为大家服务,并不只是得到一份额外的荣誉。”
自身强 树威信
“学生会主席——每个学生都会当的主席。”“班干部——别人干个个不行,让我干还不高兴干的一种职位。”“纪律委员——叫人不要讲话,自己却拼命讲话的人。”“生活委员——只会开口要钱的人。”“体育委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学习委员——催交作业、助纣为虐的人。”……不知从从何时起,学生干部成了“校园魔鬼词典”调侃的对象。显然,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
市南中学副校长田欣说,如果一定要说学生干部群体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来考量一番,那就是学校有没有真正提供合适的机会、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渐克服身上存在问题,提高能力和素养。“总体上来说,学生干部在同学们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老师在挑选学生干部的时候,也会考量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威信等因素。”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