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位“70后”网友回忆了儿时的生活大事,引发同龄人共鸣。网友们对此感叹:生活事件的变迁体现了时代进步,对比来看,感触良多……
“70后”回忆儿时生活
网友“生长在70后”昨日发布了《70后小学生的重大生活事件》的帖子。
他说,自己生于上世纪70年代,儿子是“00后”,正读小学。看到儿子的生活,回想自己当年,不免有些感慨,怀旧之余也与儿子的生活进行了一番对比。
每日系红领巾上学、文娱活动时穿白衬衫蓝裤子、教室墙上的小红花评比栏、与女同桌的三八线、用粉笔末刷白球鞋、背单肩书包、歌曲手抄本简谱……
他罗列出30多条当年上小学时的生活大事,还特别对一些印象深刻的生活片段进行了说明:
“当年为了买三分钱一根的冰棍儿,要积攒零用钱,然后抱家里的暖瓶去装,生怕化了。”
“学校定期动员大家除‘四害’,要交老鼠尾巴;有时为了提倡节约,还要交牙膏皮和废报纸。”
“最高兴的是放学后和同学打玻璃球、丢沙包、拍纸片……”
“那时一写作文或日记,就是以‘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开头。”
……
帖子一发出,大量网友纷纷跟帖,称帖子把自己带回最纯真的童年时光。一时间,怀旧之风渐起。
与“00后”儿子比童年
帖子称,儿子正读5年级,之所以回忆“儿时生活琐事”,是观察儿子的生活后产生的感慨。“像红领巾,我们那时每一条都由学校统一制作发放,每天戴在脖子上是一种骄傲,若是搞丢了,会着急的不行;现在的孩子戴红领巾,更多是因为学校有要求,若是丢了,很容易在校门口买到。”
他还举例,当年自己的单肩书包是父母缝制的,很不耐用;现在儿子的双肩书包既符合人体力学原理,还设置了伞、水壶的口袋,用途大大提高。
当年盛行的用粉笔末刷白球鞋,如今早已成为历史;儿子光运动鞋就有3双,如果脏了,用擦布一抹就干净了。
以前想学唱歌,只有手抄歌词、简谱;现在儿子有了mp3,小小的玩意儿还能显示歌词。
以前男女同学在课桌上画三八线;现在都是单人课桌,三八线早已消失。
……
连“耍板儿”都变化大
“生长在70后”称,自己的当年和儿子的最大区别在于———“那时放学后做完不太多的功课,就跑出去玩,捉蝌蚪、扑蝴蝶,总是玩得一身泥才回家。而儿子现在功课不少,做完了也是在家,看电视、打游戏,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太少。”
“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小学生耍板儿也变化大。”网友“老张老师”在大渝网上发帖称,自己是一名拥有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而耍各种玩具,他会收缴并在学期结束后还给家长,“以前收缴的大多是弹珠、陀螺、弹弓之类的,现在收缴到装饰花哨的高档手机、mp3很平常,我甚至还收过一个高级游戏机,后来才知道叫那叫psp。”
每个年代的孩子 享受那个时代的乐趣
对于两个时代小学生生活的变化,渝中区解东路第二小学班主任胡老师也深有感受,“以前写作文的确一开篇就常用‘晴空万里’,似乎成了固定模式,而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用‘晴空万里’的少了。”
青少年心理医生、儿童教育专家贺小燕则表示,除了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孩子正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像参观科技馆、上网可知天下事……这都是以前的孩子无法想象的,现在的孩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时代的孩子,享受的是那一个年代特有的乐趣,同时承受那个年代带给他们的缺憾。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年代的娃娃更幸福。只要孩子健康、开心地成长就好。”贺小燕说。
记者:你觉得和儿子相比,谁的童年生活更幸福?
“生长在70后”:说不上来,我觉得当时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很舒服,儿子现在的生活同样也幸福。时代不同,对于幸福的感受也不同。
记者:是什么造成两个时代小学生生活大事件的很多差异?
“生长在70后”:这与时代本身的变迁密切相关,同时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外界事务的影响等也同样在起作用。只要家长加以引导,这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更多的将转化为教育孩子的优势。
“孤单背影”:我家小孩今年读二年级,喜欢看书、玩电脑、看动画片和下围棋。小家伙很聪明,还教他爷爷用电脑上网。我觉得小孩在每个时代的生活大事件不同,很正常,不必强求什么,顺其自然就好。
“风筝”:以前的孩子喜欢到处跑,现在的孩子喜欢家里蹲,只动手指头(打电脑)……
“叮当”:看到帖子,感觉太亲切了。有机会我也会让儿子重温一下我当年的生活,我会教他玩陀螺、滚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