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名为《赞美你:给女儿们的一封信》的童书,将于11月16日后上市。在书的封面上,印着奥巴马总统的两个女儿牵着美国第一狗“波”,在草地上跑的画面。
奥巴马在这本书里,讲述了美国国父华盛顿、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第一位黑人球员鲁宾逊,以及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近代女性画家之一的奥基夫等人的故事,是对美国各个领域的13位优秀先锋人物的礼赞。
总统忙里偷闲写写童书,是难得的闲情逸致。不过,给女儿写书的作家、名人,奥巴马可不是第一个。一个人,无论是多有名的大人物,在女儿面前,他或者她,总无法掩饰内心柔软的一面。女儿,对于父母来说,是最贴心的人儿,在这些写给女儿的文字里,拳拳的爱女之情漫洇纸上,还有的,是他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以及内心最隐秘的人生体验。
初为人父人母的,或者身为女儿,浸润在父母之爱里的年轻女孩们,都该好好读读这些写给女儿的书。
池莉《来吧,孩子》
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
“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亦池。我十月怀胎小心翼翼,分娩一个昼夜无法出世,最后她脐带绕颈三周,宫内窘迫,胎心微弱,我紧急地做了剖腹产。亦池沙哑地‘艾,艾’哭着,带着一丝幽怨来到这个世界。从此这个世界上便有一个毛茸茸的瘦弱的小家伙是我的孩子了!”
这是“一个母亲的札记”,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写她历经父母离异、体验人心险恶,始终保持一颗宽厚善良之心;写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最后毅然决定求学英国。
面对女儿,池莉笔下处处充满着感动乃至感恩,她认为女儿的成长不只是简单的家庭教育,更是自己和女儿的共同成长。
在生活里,池莉心甘情愿成为女儿的“流动银行”,并感觉很幸福。在女儿面前,池莉和所有爱絮叨爱操心的妈妈一样,“我一直对女儿说,找对象是女孩子最重要的事。我甚至还给她定下了生孩子的时间,不要超过23岁。”
池莉并非把女儿牢牢攒在手里,她是一个克制的母亲。她在最后写道:“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们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都藏在水面之下;孩子越大越是这样,因为她是一个独立的人。我告诫自己: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母亲吧。”“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这一整本书诠释的,正是这两句话。
朱天心《学飞的盟盟》
远远的笔触,就像写小动物
“盟盟从会爬会四下摸索探险的婴幼儿期,我们就发现,她乐意做飞禽走兽的时候远远多过做人类。她认为,人类非常可怜,没有皮毛,没有牙爪,没有翅膀没长角,跑起来快不过同样是两足行走的大公鸡,跳起来高不过一只小蚱蜢,连飞,不跟老鹰们比,也飞不过一只七星瓢虫?更重要的,人类居然还少了一条几乎每个动物都有的美丽大尾巴!”
谢海盟,台湾女作家朱天心的女儿,1986年生于台北。《学飞的盟盟》从盟盟出世、牙牙学语到7岁多,详细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发展过程。朱天心写女儿,是远远的笔触。像写一只小动物,像写一个寄住在家里的小朋友。
有曾经写出《击壤歌》的母亲,朱天心的女儿自然是在更宽松的环境下自由成长。朱天心要谢海盟由着自己的天性生长,野在天地之间。随意地抽条,任意地拔高,放肆地开花,“你尚且不知老天交给你的是颗什么种子时,你就二话不说在它才要绽开枝桠时就忙着拿起剪子把它修剪成和其他行道树一模一样,万一,万一它是株高可数丈的水杉呢?或美丽的牡丹?或一茎自在的小草?所以这并非矫情,我们觉得能做的就只找个有阳光雨水之处,松松土,除除草,埋下种子,保持关心、好奇、宽容,和想办法欣赏吧。”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爱在自家宝贝身上发掘与众不同,而那些作家母亲,在于能够用她们手下那一支玲珑的笔,把这些被掩盖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记录下来。
王朔《致女儿书》
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
《致女儿书》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书中以身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为倾诉对象,他细致体贴地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
这是王朔的第一次“真人秀”,面对女儿他坦诚地打开了真实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几次停下来想把这本书变成给你的长言。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在书里,王朔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
书中既有一个作家的创作野心,还有一个父亲因对女儿的成长不在场而产生的深深自责与忏悔,更有一个人时时面临的孤独与脆弱,他对生命敏锐而独特的体验。读者可以从中找出形成王朔复杂而特殊的个性的原因。
周国平《宝贝,宝贝》
妞妞或者啾啾都无法替代
“于是我明白,啾啾是啾啾,妞妞是妞妞,她们都是独立的生命,一个决不能代替另一个。不管我是否又有一个孩子,妞妞的悲惨命运不会有丝毫改变,因此我心中的哀痛也永远不会消失,它始终在那里,只不过像某些身体的疼痛一样,并非时时发作,而是仅在某种特定气候下发作罢了,也正因为此,我要限制这哀痛发生影响的范围,绝不让它成为啾啾生活中的阴影。”
周国平大概是世间最痴情的爸爸。当年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用滴血的心记录着那纠结的562个日日夜夜的父亲,它以哲学的悲恸感动了无数人。而《宝贝,宝贝》写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周国平在经历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的思考与积淀,记录了女儿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父亲大多是把女儿当宝来疼着的。跟《妞妞》相比,《宝贝,宝贝》充满了淡淡的温情。他把女儿生命成长的点滴,用充满爱意的琐碎文字保存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并与天下的爸爸妈妈分享。这个过程需要的是何等的爱,何等的耐心和细心!
在旁人看来,一个小小生命的成长,是很快的。在父母看来,那是放慢了的岁月之河,缓缓流动,夹带着辛苦与甜蜜,裹挟着烦恼与幸福,慢慢流过每时每刻。无论怎样,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才能了解。
读过书,你也会发现,妞妞还是妞妞,她是周国平过去的一段生命中也将是一生中最最宝贵的,无可替代,无法补偿。(记者 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