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宁市民济先生带着孩子前往学校报到。“开学后,希望孩子能‘收心’。”济先生无奈地说,暑假期间,他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泡了一个假期的网吧。笔者调查发现,像济先生家孩子这样假期迷恋网络的孩子不在少数。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孩子迷恋网络,与社区功能不完善有着密切关系。
疯狂的暑假:
父母上班,孩子“泡”网吧
济先生家住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图书馆附近。暑假期间,迷恋网络的儿子与他上演了一场“暗战”:济先生前脚刚迈出家门,儿子便偷偷溜出去上网。
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济先生特意在暑假给儿子请了家教,也报了兴趣班,但均无济于事。有几次,济先生把儿子送到补习班。可刚过一会儿,补习班老师就打电话给济先生:“你儿子又跑了!”放下电话,济先生前往图书馆附近的几家网吧寻找,果然再网吧里找到了儿子。
济先生说,他家里也安装了电脑。他曾跟儿子约定,每天写完了作业就可以玩电脑。儿子口头上“嗯”一声,但一转身就忘了。
与济先生住在同一单位小区里的雷先生,对自己常去网吧的儿子也没“招儿”了!雷先生的儿子现在还是小学生,由于雷先生自己工作忙碌,管教孩子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暑假期间,其他小伙伴一招呼,孩子转眼就进了网吧。
对此,济先生无奈地说,他家在镇图书馆附近,原本这为孩子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令家长们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前,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网吧。镇上的孩子去图书馆,往往不是去翻阅图书,而是涌入电子阅览室,上网玩游戏。他们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均不见改善。
无奈的父母:
除了网络,孩子别无所爱
家住明秀路某小区的曾女士说到儿子去网吧的事,更显无奈:“我自己经营一个店面,白天有人看店,因此我白天可以管管他,督促他学习。可一到晚上,我去照看店里的生意了,他就去网吧了。”
8月24日,笔者走访了南宁市大学路一带的网吧。网吧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稚嫩的脸庞。他们双眼盯着显示器,两只手在键盘上飞速的敲击,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游戏。笔者走到几个正在玩游戏的孩子身后,他们仍然沉浸在电脑游戏中,对笔者的到来毫无知觉。
济先生告诉笔者,他曾向儿子承诺,如果学习成绩上去了,就带他去旅游。但这些方法对儿子来说似乎没有吸引力。 学校放暑假的时间长,自己整天都要上班,没多余的时间管儿子,儿子就成天跑去网吧。
“一个孩子去了,其他的孩子就跟着去。” 济先生说,以前,孩子们在院子里还一起玩游戏,现在都上网去了。自己的孩子玩CF比较厉害,所以,院子里面许多孩子就拉着儿子去网吧,要儿子教他们。“当初我打算少给零花钱来遏制他去上网。但他的同学知道他游戏厉害,帮他出钱去网吧,教他们游戏技巧”。
专家解读:
社区文化缺席致孩子迷恋网络
对此,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徐欣欣教授说,未成年人上网聊QQ,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日在学校里,与同学朋友沟通的时间比较少。在某种情况下,上网聊天比面对面聊天能使孩子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内心。而网络游戏,其特定的情节更能让孩子入迷。
徐教授表示,未成年人把暑期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一方面是因为假期里,孩子们居住的社区里,有组织性的活动太少,社区文化还没有很好的建设起来,孩子们没有相应的娱乐平台;另一方面,网络对孩子来说非常新奇。孩子们约好一起去网吧,集体的氛围便非常浓厚了,这更能挑起他们的兴趣。徐教授说,在新的学期里,家长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孩子,做好沟通工作,但不能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触网络。(实习生 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