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公交一族很郁闷,因为他们发现,给老人让的座位,都被老人“转让”给同行的大孙子,而这大孙子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本该爷爷奶奶坐的座位上,站着的老人不仅手里大包小包提着,还一个劲儿地往孩子嘴里喂零食。孩子吆五喝六,老人笑脸相迎。这些孩子都不知道让自己的爷爷奶奶坐,还能指望他们为别人的爷爷奶奶让座么?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奉献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令家长寒心。
旁人尊老老人爱幼 孙子有座奶奶站着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坐公交车的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在大家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近来,公交一族们却伤了心,纷纷在论坛、空间里“吐槽”:自己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的座位,都被老人“转让”给同行的大孙子,而这大孙子,少则七八岁,多则十一、二岁,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本该爷爷奶奶坐的座位上,心情好的时候还跟身边站着的亲奶奶说上两句话,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美美地享受着车内空调、路面街景,眼里看不到、心里根本想不到身边老人是否站得稳,又是否扶得住。
针对此现象,本地论坛的某些网友表达了这样的担心: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让自己的爷爷奶奶坐,还能指望他们为别人的爷爷奶奶让座么?跟帖的人不计其数,更有网友用亲身经历表述自己的无奈与愤慨,网友“小2”说:“你让座他就叫孙子坐,然后大书包大水壶的还得老人背着,孩子坐那吃零食,这种座我真心不想让。”
公交车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当大家都对不懂事的孩子侧目时,老人只是忙着往孩子手里递水递纸巾;而当有乘客好心提醒老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坐时,老人更是心疼地表示“那样太挤,他不舒服,我站着挺好”。
“如果是学龄前儿童,我们大家也都理解,可一看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半大小子,老人怎么还这么无私奉献?而且孩子坐在座位上冲老人吆五喝六,老人笑脸相迎的场面,一看就是他们早就习以为常,试想,在公共场所尚且如此,如果在家,孩子还不定怎么使唤大人呢。”天天坐公交车上下班的王小姐“愤怒”地表示。
家长奉献无原则 孩子自私不自知
当路人抱怨不给自己亲奶奶让座的孩子冷漠时,有明眼人看得透彻。某网友就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样的家长大多是‘贱骨肉’,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奉献里,孩子压根就没觉着自己不对。”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为数众多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关爱,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做事。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我是家里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我转是应该的。”这些孩子在外面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病态的现象很普遍,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地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等一切事务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甚至是“只有孩子想不到的,没有家长办不到的”,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生活。所以说,在外人看来冷漠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家子对孩子“上赶着”的家长。
别看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爱得那么没有原则,可对孩子成绩的要求则近乎苛刻。地铁上有这样一幕,孩子坐着,奶奶站着,当孩子回答奶奶自己考了班里第十二名时,奶奶不悦,五年级的孙子辩解说自己的成绩已经不错,可老人则强调只有进前五名才是好成绩。几个回合过后,祖孙二人相对无言,老人依旧拎包站着,孩子依然苦脸坐着。在家长眼中,仿佛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溺爱自食其果 孩子冷漠家长寒心
面对不给自己奶奶让座的问题,也许很多家长会说,孩子还小呢,应该“爱幼”,等他再大些自然会“尊老”。可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园和小学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的小毛病家长总是极度容忍且主动找借口原谅,那以后等真的心寒的时候再纠正也难了。教育专家表示,往往孩子已经养成坏习惯时,你突然又不许孩子这么做,他肯定受不了也改不了。
李女士就是“自食其果”的家长,她打来电话说她的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宝贝女儿伤了她的心。前几天,女儿刚刚小升初结束,全家一起去塘沽海边游玩,“刚走到海滩上,我就被贝壳扎了脚,鲜血直流,伤口挺大,也没带创可贴,这时候女儿嘟噜着脸,不仅不帮我冲洗伤口,还在一边指责,什么‘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要扎也游玩结束再扎啊,真扫兴,好不容易出来一天,都怪你’。”总之用李女士的话说,听到女儿说这些时,自己不觉着伤口疼,只觉着胸口疼。后来李女士为了不扫兴,找了个药店买到创可贴,还是让父女俩下海游玩,而自己坐在车里等着,一直到当天晚上回到家,女儿也没再过问母亲的伤情半句。之后几天,李女士还一瘸一拐地给女儿洗衣做饭,而宝贝女儿,依然无动于衷。
像李女士一样,“突然寒心”的家长不是一两个,他们说,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怎么自己有个病有个灾的,孩子不闻不问,冷漠异常?后来李女士自我反省说:“女儿就是在我们的溺爱中被宠坏了,现在到了该懂事的年龄却越发不懂事。”
教子要有策略 平等对待讲分享
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对自己亲人都冷漠的人,又怎能奢望对他人有爱心呢?当前的家庭中,父母、四位老人给予孩子的爱太多,而给孩子表达自己孝心的机会太少。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应该让孩子尽心尽力,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分享。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当下,太多的家庭都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哪怕是吃饭,爹妈老人也把最新鲜的、最贵的饭菜给孩子,而自己则去消灭剩菜剩饭。其实,这时家庭中的地位已经可以一目了然,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对好东西就产生了“统统属于我”的错误认识,若哪次家长“不小心”吃了“他的东西”,孩子不大哭大闹才怪。纠正这一毛病的好办法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全体家庭成员要一道分享好的饭菜、食物。
有位智慧的母亲给出了具体的方案:孩子最爱吃橘子,而妈妈买橘子不按斤数去买,而是按3的倍数去买。每天晚饭后吃橘子时,妈妈的规矩是叫儿子拿3个橘子,洗净了一家三口每人一个,根本不给孩子吃独食的机会。可我们太多的家长都是进蛋糕店只给孩子买一块儿蛋糕,大人们则是孩子吃着他们看着。这位妈妈说,现在的孩子并不缺那俩橘子,缺少的是心中关照他人的意识,所以最起码的是要在家庭中营造大人孩子平等对待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