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张乔峰毕业于北京大学,家住北京回龙观。最近,他在网上发帖分享其让6岁儿子退学,自己在家教子的体验。此举引发社会热议。
不得已而为之
张乔峰的儿子叫张洪武,刚满7岁。去年9月,张洪武在一所公立民营寄宿学校报名上学。张乔峰说,这所学校年收费大约4万元,价格不菲。但他发现,孩子总是吃不好,情绪不高,每次回家都蔫蔫的。不管天气如何,学生都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穿衣服;每天下午18时以后,住宿班的学生就像鸟儿一样被关在笼子里,校方基本不安排什么课外活动。
张乔峰对学校的做法极不赞同,“学校经常会给我发短信,说让我配合孩子做作业、开家长会。学校里一天安排那么多节课,就那么几本薄薄的书,还让家里配合。学校究竟在干啥?”
怀着对学校的不满与质疑,孩子上学未满一个月,张乔峰便向校方递交了退学申请,开始在家教子。
“这样做并非出于主动,而是被逼无奈。”为此,张乔峰每周只抽出一两天时间来处理业务,收入也大受影响。“目前是在吃老底,眼下的收入只够维持自己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开支。”张乔峰坦言。
为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还打算开办“北京龙学园——美式家庭教育学校”,学费6万元一年,招收4名学生与儿子共同学习。
“在家教子后,经济压力比较大。如果多收几个学生,能让其他孩子也享受到家庭教育的好处,也能缓解我的经济压力,让我全身心投入教学。”张乔峰并不讳言招收其他孩子也有经济因素的考虑。但他保证名额限定在5个以内,这样才能确保质量。
“效果比在学校好得多”
走进张乔峰的家,可以看到窗玻璃上贴着红色的“龙学园”三个大字。在墙上,记者看到了张乔峰为儿子安排的课表,周一到周五,从早上8:30到下午14:45,每天都有5节课,课程均为语文、数学、英语、课外阅读。每天15时以后是自由活动和课外兴趣班的时间,张乔峰为儿子安排了游泳、武术、跆拳道、足球、钢琴、书法等各种兴趣班。周六一天都用来上兴趣班,周日为休息日。
张乔峰自认为他的教学效率很高,“我这里45分钟一节的课程包含了练习、作业、考试,还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光是英语书,我们看的书已经超过50本。”
对于教材的选择,张乔峰煞费脑筋。英语教学方面,张乔峰选取了国内外数家出版社出版的原文以及中英文对照的少儿读物几十本;语文教学方面,他抛开了学校教材,选取了《开明国语课本》《法布尔昆虫记》《从小爱科学(有趣的物理)》《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版》《丁丁历险记》系列等。
张乔峰说,他给儿子定下的教育目标是健康、快乐、全面、杰出,“从教育思想、方法上,我都提倡轻松、自由、快乐,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效果比学校里好很多。原来我不敢这么讲,但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实验后,我有这个自信了。”最关键的是,“孩子不喜欢在学校上学的日子。”
张乔峰说,希望让儿子日后去国外读书,至于未来儿子究竟回国内还是到国外发展,他不干预。
“虽有成功案例但不足取”
对于张乔峰的做法,人们看法迥异。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家长,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悲剧,“把孩子留在家里独自教育,大大减少或隔绝了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而支持张乔峰的人也不少。申先生和张乔峰居住在同一个小区,他的儿子8岁了。他表示也会考虑在不影响孩子正常考大学的情况下选择家庭式教育,“目前的学校教育有很多缺陷,比如,老师会提醒孩子们‘不要拖累班级’,这很消极,老师没有从积极的方向引导孩子。”
更多的人直言对目前中小学教育不满:部分课本内容陈旧,一些教学方式乏味,无法让孩子获得有用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品格教育严重缺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张乔峰的志同道合者,有家长还自发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记者打开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发现已经有北京、上海、南京、广东、成都等十几个联盟部落。家长们除了在上面发帖交流外,每个群体还有自己专门的群,交流心得。
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在家教育孩子是一种带有逃避色彩的行为,有可能在未来给孩子融入集体带来麻烦,造成人际沟通障碍。家长通过课外教育来弥补学校的不足是可行的,但是想要因此完全替代现行教育模式是需要商榷的。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认为,个人如果没有办学资质却私自招取学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此外,父母如果不送孩子上学校读书,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也是相违背的。但他认为,目前“在家上学”的儿童家长往往是高学历或者海归人士,希望孩子接受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而并非放弃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做法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法条确实有抵触,不过社会应更多地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记者王思海、王晓洁)